中國日報社中國觀察智庫聯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共同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實踐》報告中指出,“社會凝聚力的全民參與”被認為是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運用的四大最重要工具之一。在政府部署指揮下,民生服務、交通運輸、基層自治等領域的各類社會組織被動員組織起來,很多社會組織通過政社協同、政府購買、緊急招募、自發行動等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中。政府和社會組織協同行動,為有需要的群體提供了各種服務,例如鏈接物資、咨詢輔導、協助運輸、便利民生等等,在抗擊疫情的方方面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本次疫情的傳播范圍超過非典疫情,加之各地采取了比非典疫情時更為嚴厲的防控措施,短期內生產和需求將遭受較大沖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全面戰勝疫情指日可待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理論引領觀照現實的作用,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國家抗擊疫情的實踐中增強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自覺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神圣使命黨中央精準施策,科學指揮,十四億人民被第一時間動員起來組織起來,街道社區鄉村企業實行網格化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盲區,沒有死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學生在全民抗疫的親身經歷中見證了中國的奇跡,更見證了黨的擔當與作為。
烏爾里希·貝克(2004)在《風險社會》中將后現代社會詮釋為風險社會,人們面臨著威脅其生存的由社會制造的風險,并導致“徹底的現代化產生的意料之外的后果”。2019年末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短時間內發酵為席卷全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人類邁入風險社會以來的一次重大挑戰,對全世界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COVID-19已經演變為全球大流行以來,新冠疫情的迅速蔓延使得疫情防控成為各國政府的重要工作,由于此次疫情具有突發性、陌生性和規模性的特征,疫情之初的混亂無序狀態對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應急管理體制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全球抗疫形勢依然嚴峻,隨著各國陸續放松社交隔離禁令和復工復產的推進,新冠肺炎疫情將多次反復,仍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疫情結束時間尚為未知數。在這一背景下,各國政府如何結合本國國情積極探索適合的疫情防控機制以對抗突發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疫情風險,如何領導社會各界開展有序抗疫行動、提升危機應對能力并最終實現疫情防控常態化已成為關乎人類命運的全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