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響,本次問卷調查采用線上與線下協同調查的形式,線上通過微信等社交渠道發布問卷,線下則采用實地采訪調研的方式。經小隊人員幾天的努力,總共獲取線上120份,線下33份,共計153份問卷。所涉及地區以山東為主,此外還有吉林、北京、天津等地區,輻射范圍廣泛且具有代表性。
調研部分結果顯示,參與社區服務的青年團體中,以大二年級所占比例最高,高達55%;其次,大一年級占比30%大三年級占比9.17%以及大四年級占比5.83%。其中,女性參與者占比74.17%以及男性參與者占比25.83%。有73.33%的參與者表示自己曾參與過社區服務,僅有26.67%的參與者表示從未參與過社區服務。在對社區服務看法方面,認為社區服務是青年應當做的工作群體占比85%,認為是根本不值得去做的工作群體占比0.83%以及認為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群體占比14.17%。
在對社區服務看法的差異方面,團隊成員一致認為,在近幾年疫情的影響下,各中學取消社會實踐規劃,削減參與渠道,使得學生參與感降低,社會實踐主流群體的積極性以及對于志愿服務的認同感被削弱。另外,在疫情影響下,社區居委會為做到有力防控,拒絕社區服務的開展,使得社區服務無法有效進行。另外,此次問卷調查存在部分局限性,所得結果并不完全具有代表作用。實踐隊伍成員為大一及大二年級學生,接觸層面多為其相關群體,因此統計樣本并不代表所有年級的青年觀點。受到“師范院校女多男少”這一客觀方面的影響,樣本所呈現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最后,實踐隊伍成員能力有限,無法做到全面覆蓋,但仍具有參考價值。
目前,社區服務存在一些無法改變的意外與局限性,但仍有大批青年學生選擇積極投身于志愿服務。社區服務活動提高了青年的社會實踐能力,并為青年提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增強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個人了解獨立的重要性,塑造更完善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并不符合當下青年人追求,當下青年人所追求的應當是完整意義上的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實踐。同時,志愿活動下的不計得失,樂于奉獻也是青年人應有的態度和品質。綜上,實踐隊伍成員將“以微薄之力共聚微光,凝力前行”作為行動宗旨,呼吁廣大青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為社會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檢驗自我并不斷豐富完善自身價值。
文字:凝光志愿小隊
圖片:凝光志愿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