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沂南縣燕崖鎮為例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
“追尋紅色之光,鑄立工美之魂”紅色專項社會實踐團隊
摘要: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應響應黨的政策號召,了解鄉村振興現狀,研究總結鄉村振興出現的問題,為祖國發展的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本文以典型鄉村振興鄉鎮——沂南縣燕崖鎮為例,以實證調查為研究基礎,立足于在燕崖鎮的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考察,了解燕崖鎮鄉村振興之路,以燕崖鎮鄉村發展為例,展開對新時代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研究。通過學習燕崖鎮黨建共同體,發現新時代鄉村振興,應該注重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力量的作用;樹立“區域化”黨建理念,因地制宜探索推行十里八鄉黨建共同體的發展模式。同時農村發展也面臨人才〝流失化”及文旅宣傳方式“薄弱化”,為此實踐團也給出匯聚“人氣〞,吸引人才“回流”;加強文旅宣傳力度,打造鄉村旅游“新名片”;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統籌推進建設美麗鄉村等建議,希望通過建設黨建紅色新引擎,探索出鄉村治理新模式。
關鍵詞:十里八鄉黨建共同體;紅色基因;新時代大學生;鄉村振興;
- 研究概述
- 調查背景
- 調查目的
- 調查意義:
同時我們也在考察中厚植家國情懷,進一步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在青春實踐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精彩答卷。通過此次走訪實踐,有助于在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心中根植溯源中國共產黨的生命族譜,帶著責任感去積極地學習生活,從前輩身上汲取精神營養,發揚探索精神,有助于提高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傳承好百年紅色基因的偉大歷史使命,使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與紅色基因的內核有更直觀具體的感受,并增強對紅色基因的理解,能結合身邊人、身邊事體味中華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通過多種途徑向身邊人宣傳紅色文化和紅色基因的形成過程與精神內核,指引更多人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
- 調查內容
同時,團隊的同學們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利用互聯網渠道了解當地鄉村振興發展歷史,深入到當地對不同階層和不同領域的群眾展開調查了解。團隊同學按照黨建共同體發展思路,深入基層,走到鄉村發展的第一線,走進田間地頭與朱家戶村委書記孟祥剛一起親身前往位于青龍山的黃煙種植基地,在那里我們了解到當地黃煙種植發展情況;同時我們還采訪到了主要從事基礎設施修建的一位農民伯伯,了解到了村子發展黃煙種植配套基礎設施發展情況;隨后我們到達了櫻桃育苗基地,參觀了解了櫻桃育苗基地采用先進的配套數字化卷簾、溫控、水肥一體化等設施,形成具備一定規模的櫻桃種植模式;在計寶峪村我們又在村婦女主任的帶領下,體驗了“峪見童年理想生活村”為發展主題的鄉村建設,在規劃上主要抓住鄉村近郊游大趨勢,以親子游樂、兒童研學、農耕教育、民俗體驗、生態農業采摘等內容為主,以“傳統鄉村生態基地+親子活動體驗 ”為手段,打造了沂源鄉村親子游新名片;隨后我們又前往桑家峪村,通過了解當地通過整村搬遷,建設新型高檔民宿,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實現燕崖鎮“一村一業”農文旅融合化發展。
在深入基層,跟訪先進黨員后,我們團隊的同學們形成了有真情實感的心得體會、調研報告、圖片以及視頻等調研成果,并且依托線上平臺,組織交流會,主動講述實踐故事、交流自己的實踐收獲以及心得體會,分享當代青年對基層黨建的認識與了解,培育對黨的深厚感情和堅定信仰。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團隊通過紅色實踐的方式,感受黨在基層的發展建設,體悟新時代共產黨人一心向黨的堅定信念,引領廣大青少年堅定地認同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五)調查過程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7月9日至12日,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追尋紅色之光 鑄立工美之魂”社會實踐團發揮專業特長,助力鄉村振興,赴沂蒙革命老區燕崖鎮開展“學習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通過實地調研、采訪黨員書記、走訪當地群眾等方式,學習了解燕崖鎮十里八鄉黨建共同體,學習優秀思想促進新時代抓農村黨建、促鄉村振興,在實際行動中努力把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
- 學習了解燕崖鎮十里八鄉黨建共同體
總結出鄉村振興要針對不同鄉村,結合自身特色,打造出不同的鄉村發展模式,堅持對黨建引領,基層黨員自身不斷努力,在實踐中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堅定作為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為實現鄉村振興而不斷奮斗。
2.朱家戶: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在大山中創造出專屬于自己的浪漫
朱家戶村曾因處于〝兩山夾一溝”的地理位置,導致耕作條件差,交通不便,使村子發展受到較大阻力,由于上山不便,加上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使得大量土地荒廢。但在燕崖鎮十里八鄉黨建共同體政策的引領下,朱家戶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土地流轉,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優勢,進行黃煙種植,櫻桃育苗等相關農業發展,在大山中創造出專屬于自己的浪漫。
在孟祥剛書記的帶領下參觀了朱家戶黃煙種植基地,孟書記向我們介紹,黃煙種植初期,由于山地缺水,農戶基本只能依賴雨水和肩挑車運進行農業灌溉,再了解情況后,朱家戶協調力量,修建了青龍山灌溉項目,為當地提供長期穩定的灌溉水源,穩步提高農作物產量。目前,朱家戶黃煙種植發展迅速,基礎設施完善,開辟了交通便利的盤山道路,并且建起了優秀的灌溉基礎設施,提供豐富的水源。現已培育出多品種黃煙,并且延伸出黃煙生產、加工一體化產業鏈,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大量銷售。下一步也將繼續開發擴大黃煙種植規模,增加村集體村民收入。
隨后我們了解到,當地建設了櫻桃育苗基地,開展櫻桃育苗發展,壯大了當地林果產業。燕崖村利用省級銜接資金300萬元,村集體自籌100萬元,建設現代櫻桃設施大棚9個,項目共流轉土地30畝,采用先進的配套數字化卷簾、溫控、水肥一體化等設施,形成具備一定規模的大櫻桃種植示范園。櫻桃產業的發展為朱家戶的農業發展邁出重大一步,促進了朱家戶的產業振興,鞏固了鄉村振興成果。
3.計寶峪:深挖歷史文化底蘊,打造淄博鄉村研學新名片
計寶峪村歷史悠久,擁有優秀的歷史底蘊,山水資源豐富秀美,為探索兒童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在教育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計寶峪村抓住兒童教育,兒童研學基地應運而生。據計寶峪書記馮成文介紹,“計寶峪村以‘峪見童年理想生活村’為發展主題,村整體的設計理念、設施配置等均以兒童優先、兒童友好思想為出發點,致力于創建集吃、住、游、學為一體的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在對計寶峪書記馮成文書記的采訪中,馮書記說到,計寶峪發展鄉村振興,最主要的是把游客留下來,而抓住孩子,深挖歷史底蘊,建立兒童研學基地無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已累計接待各類研學團隊40余次,2000余人次,建立兒童研學基地,為計寶峪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
4.桑家峪:從“臟亂破”到“小江南”, 從“窮山溝”到“世外園”
從“臟亂破”到“小江南”。燕崖鎮以平臺思維聚合力,在黨建共同體領導下,充分遵循群眾意愿,以“整村搬遷改造”為撬動點,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政策,投資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僅用七個月,108棟“徽派”民居,躍然青山綠水之間,小山村從此名曰“小江南”,煥然一新的桑家峪村,是燕崖鎮鄉村振興工作取得實績的最好見證。
從“窮山溝”到“世外園”。當地政府秉持資源充分利用原則,主動鏈接高端,利用結余建設用地,引入峪尚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1.2億元,以“飄在空中的石頭”為設計理念,高標準建設18套山間特色民宿和3套獨棟別院,內配套建設旅游接待中心、商業街區、兒童戲水區、無邊泳池、中西餐廳等休閑功能區,形成綜合性旅游度假區。全部投入運營后,預計年收入500萬元,解決村民就業崗位30余個。桑家峪通過自身努力,發展旅游民宿,增加了村民收入,走上了鄉村振興的致富路。
我們在桑家峪村委書記侯宗磊書記的陪同下,一起前往老黨員侯百福的家中。侯爺爺表示,曾經落后的村子變成如今的模樣,離不開黨對鄉村振興的支持,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努力,如今生活在新的環境中,自己感覺十分的幸福,同時也希望我們可以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可以深入基層,感受在黨的帶領下新農村的變化,開拓視野,期待我們未來可以通過自身所學為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 調研結果
1.注重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鄉村振興,需要靠全社會的力量來推動,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力量來支持,但最核心的,是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燕崖鎮政府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處于總攬全局地位。聯村黨委書記由鎮黨委班子成員擔任,其他委員從聯建村表現優秀的黨支部書記和兩委成員中選舉產生,這樣一來,不但提升了班子的領導力,也強化了隊伍的整體素質。通過建立"班子聯培、后備聯育、黨員聯管〞機制,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黨員固定活動日等黨內基本制度,推行黨建工作同研究、組織生活同開展、黨建資源同分享、黨建經驗同交流的“四同工作法",鍛造過硬班子、打造過硬隊伍。選優配齊村干部,充分發揮人才支撐作用,打造一批帶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秀黨員,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2.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力量的作用,推行黨建共同體模式
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關鍵,堅持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和關鍵因素。燕崖鎮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推動政策、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等發展要素的有效統籌和聚集,促進聯建村在集體經濟“破零倍增”、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村治理、過硬支部建設等方面“組團作戰”,在朱家戶聯村黨委的組織引領下,通過集中流轉土地、資金打包使用、招商引進企業等措施,與“眾擎”“眾志”等優秀企業合作,在南崔路沿線順利實施了總投資800余萬元、涉及49個農業種植大棚的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連村黨委的發展努力將黨建共同體打造成“基層黨建示范區、鄉村振興先行區、產業發展引領區、美麗鄉村樣板區”,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團發展的農村黨建工作新格局。
3.樹立“區域化”黨建理念,因地制宜探索推行十里八鄉黨建共同體模式
鄉村振興的過程,本質上是挖掘本土鄉村優勢資源的過程,是黨帶領群眾進一步脫貧致富的過程,選好鄉村振興的發力點,依賴本土優勢資源的深度挖掘,因地制宜搞發展。燕崖鎮通過組織融合,推動產業集聚、資源藕合,形成規模優勢、平臺效應,實現抱團發展、鄉村振興。為此,鎮黨委、政府堅持一體化布局、差異化發展,為當地四個聯村黨委量身定制了黨建品牌和產業規劃。突出主題特色,在“吃住游購"等方面實行差異化發展,確定了“十里八鄉、美食美宿〞湖光山色、沐心康養〞“產城融合、櫻桃小鎮〞愛情圣地、牛郎莊園"四大發展主題,形成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因地制宜布局產業規劃,集中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合理分配,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4.鄉村發展賦能農文旅,營造多種方式協調發展的共同體模式
在經濟改革不斷前進、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發展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黨曾經針對鄉村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與要求,在促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要充分利用鄉村的地域優勢和自然條件對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優勢、問題與對策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規劃,將綠色化、生態化作為基本點,根據產業鏈特征,努力促進城鄉融合之后的多元化經濟發展,正是當務之急鄉村發展以農為基礎,發揮獨特地理優勢,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為鄉村振興筑基。在燕崖鎮朱家戶,當地總結種植經驗,充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通過山上獨特的氣候,開發出黃煙種植,給朱家戶帶來了經濟效益。現已培育出多品種黃煙,并且延伸出黃煙生產、加工一體化產業鏈,黃煙種植在朱家戶青龍山上留下了獨特的“黃煙”印記。并在當地建立櫻桃育苗基地,聯系當地農業技術人員,開展櫻桃育苗發展,壯大了當地林果產業,為當地鄉村振興筑基。
鄉村發展以文為內核,深挖歷史文化底蘊,開發利用文化資源,為鄉村振興增光。計寶峪村歷史悠久,擁有優秀的歷史底蘊,山水資源豐富秀美,為探索兒童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在教育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計寶峪村抓住兒童教育,以“峪見童年理想生活村”為發展主題。在規劃上主要抓住鄉村近郊游大趨勢,以親子游樂、兒童研學、農耕教育、民俗體驗、生態農業采摘等內容為主,以“傳統鄉村生態基地+親子活動體驗 ”為手段,打造沂源鄉村親子游新名片,為當地鄉村振興增光。
鄉村發展以旅為載體,合理利用旅游資源,開發鄉村旅游產業,為鄉村振興添彩。桑家峪秉持資源充分利用原則,主動鏈接高端,利用結余建設用地,引入峪尚田園綜合體項目,配套建設旅游接待中心、商業街區、兒童戲水區、無邊泳池、中西餐廳等休閑功能區,形成綜合性旅游度假區。全部投入運營后,將帶動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為桑家峪鄉村振興添彩。
(二)存在問題
燕崖鎮鄉村振興發展的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農村發展人才〝流失化”
在鄉村振興發展中,人才資源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人才振興對鄉村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但在我們與朱家戶孟書記的聊天中,孟書記告訴我們,朱家戶村黃煙種植基地平均勞動年齡在60歲左右,最年輕的也在50歲。大部分青壯年進城務工,導致勞動力不足,限制了黃煙種植規模。同時,留村人口老齡化,不利有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現代信息化農業發展產生了阻礙,對電商銷售平臺缺少了解,不利于農產品的銷售。因此農村人口外流問題迫在眉睫,影響了當地發展速度。
2.文旅宣傳“薄弱化”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旅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既需要加強內在建設,提升鄉村旅游的服務能力和質量,也需要對鄉村旅游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推廣,有助于進一步增強鄉村旅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在此實踐中,我們親身感受了當地新農村的發展變化,針對群體差異,燕崖鎮發展了不同的旅游項目,可以滿足不同的游客需求。但因燕崖鎮旅游開發時間晚、建設時間短、知名度不高等問題,導致旅游人數較少,所以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如何打好旅游標簽,做好文旅宣傳對燕崖鎮來說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綜上所述,堅持聯建聯創的黨建共同體工作模式,有助于鄉村發展開創新局面。雖然現如今的建設發展還有許多漏洞和不妥之處,但隨著黨和國家,當地政府及基層黨組織的不斷改善和發展,中國一定會取得鄉村振興的全面勝利。
三、建議與對策
1.以黨建“同心圓”構筑鄉村治理“共同體”,繼續堅持黨建共同體發展思路。
應繼續堅持和完善黨建共同體發展思路,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處于總攬全局地位。探索 “黨建+鄉村振興” 的工作模式,重視聯村、聯企和聯上級組織黨建等,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探索“黨建+全體力量”模式,利用各種外部力量優化農村黨組織建設。重視“黨建+網絡”運作模式,將社會資源更多地聚集到以黨建促鄉村振興中去,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順利開展。
2.匯聚“人氣〞,吸引人才“回流”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實現鄉村人才振興,要堅持黨管人才,強化對人才工作的指導。一是加強農業農村干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干部的培養、配備、使用。二是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鼓勵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三新”農民創新創業,使他們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生力軍。同時,進一步細化扶持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為返鄉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3、提高經濟發展和管理能力,優化產業發展結構,助力鄉村振興
繼續堅持黨建共同體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一方面要因村制宜,按照“鎮抓產業,村抓特色”的思路,集中發展特色產業項目,圍繞支柱產業,發展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讓農民嘗到改革的甜頭,提高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創新發展方式,推行 “農業+電商、+旅游、+文化、+養生”模式,拉長產業鏈,提升產業效益,讓集體和農民有更多的收入。最后還要盤活農村現有的集體資產,促進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立足現有資源,以村級集體資產折資、幫扶資金入股等多種方式,入股龍頭企業、 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著力構建新型經營主體與村集體、農戶共榮其生、合作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村集體經濟向上向好的發展。
4.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展農村經濟。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堅持增加民生投入,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產綠色安全農產品的同時,注重發展農耕文化、鄉愁等精神產品,打造生態宜居的好環境。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加大對農業新業態的投入,推動農業多功能拓展,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健康農業、快樂農業等,使農業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新產業新業態。
5.加強文旅宣傳力度,打造鄉村旅游“新名片”
鄉村旅游的品牌建設是推廣的關鍵。要加強品牌形象的塑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同時,要加強品牌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準確定位,加強規劃引導,全面統籌,立足當前,明確發展方向,把握因地制宜,正確引導,穩步發展,把握當地特有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發展多樣化、高水平的鄉村旅游產品路線。
同時建立一個官方網站,展示各個鄉村旅游景點的特色和優勢,提供詳細的旅游信息和預訂服務;通過網站與游客互動,收集游客的反饋和建議,不斷改進服務質量;運用社交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鄉村旅游的相關信息和活動,吸引更多的目標人群;同時,可以開展一些線上活動,如攝影比賽、旅游攻略分享等,增加用戶粘性;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可以推出一些優惠政策,如優惠門票、住宿折扣等。希望以上推廣方案,可以吸引更多的目標人群,提高燕崖鎮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燕崖鎮旅游的發展,打造鄉村旅游新名片。
6.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統籌推進建設美麗鄉村。
首先要在農村發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要樹立起道德模范人物,既能讓其守望鄉里,造福桑樣,又能讓更多的村民學習效仿。另一方面要廣泛發動村民討論修訂村規民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家看得見、 聽得懂的“土規定”“土口號”中,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約定俗成。最后要開展思想道德宣傳和科學文化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不斷轉變觀念、移風易俗,養成文明習慣,推動美麗鄉村、文明鄉村建設。
四、結語
有美麗鄉村,才有美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體現,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本次實踐團通過燕崖鎮鄉村發展為例,了解到當地以“十里八鄉黨建共同體”引領鄉村振興為主線,堅持黨建引領、資源共享、抱團發展,挖掘“一村一業”,因地制宜布局產業規劃,深化“農文旅”賦能發展,以農為基礎,以文為內核,以旅為載體,實現了從“貧困鎮”到“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鎮”的華麗轉身。證明了十里八鄉黨建共同體,可以成為新時代抓農村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燕崖鎮的鄉村振興之路無疑是新農村振興之路的一個縮影。從不可能到可能,從荒蕪到豐收,從貧窮到富裕,未來,美麗鄉村的振興之路將繼持續譜寫新篇章。我們在考察中厚植家國情懷,學習基層黨員優秀作風,從前輩身上汲取精神營養,提高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傳承好百年紅色基因的偉大歷史使命,進一步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在青春實踐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精彩答卷。
參考文獻
[1]王淑娟,李劍波,楊鵬.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內涵要義與實踐指向[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04):1-8.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3.04.01.
[2]羅健強,胡承鼎. 讓民宿集聚區助力鄉村振興[N]. 團結報,2023-06-11(003).
[3]朱立軒. 民宿產業:鄉村振興新亮點[N]. 金融時報,2023-03-21(009).DOI:10.28460/n.cnki.njrsb.2023.001522.
[4]李金橋,吳潔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視域下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若干思考[J].黨政干部學刊,2023(03):51-56.
[5]劉淵.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建設:內蘊、困境與路向[J].探索,2023(01):102-112.DOI:10.16501/j.cnki.50-1019/d.2023.01.004.
[6]徐輝.堅持農文旅深度融合 激活鄉村振興新活力[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11):120+132.
[7]馬若芳. 習近平關于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要論述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22.DOI:10.27006/d.cnki.gdbcu.2022.002120.
[8]李思思.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才流失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2(06):25-27.
[9]池易真. 地方政府主導下多元主體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研究[D].青島大學,2022.DOI:10.27262/d.cnki.gqdau.2022.001692.
[10]郭瑞萍,楊奕.鄉村振興視域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及強化路徑[J].當代農村財經,2022(03):29-35.
[11]牛奎元.農村人才流失,大學生個人素質提升問題研究——基于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02):69-71.DOI:10.19704/j.cnki.xdnyyj.2022.02.022.
[12]趙東山.甘做山村“泥瓦匠”[J].走向世界,2021(40):72-75.
[13]齊修云.燕崖鎮大櫻桃產業發展的歷程[J].農民致富之友,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