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年茶韻文化傳承,積淀了舉世無雙的寶貴財富,中國人民愛茶之人更是數不勝數,但如今,中國茶葉仍難以擺脫“一流品質,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怪圈,使部分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雖聽茶之名,卻不懂茶之美。為了深入了解中國茶文化,品味茶韻之美,助力造就一個真正屬于中國的世界級茶葉品牌,讓中國“名茶”真正變為世界“品牌茶”,曲阜師范大學茶藝盎然實踐隊于1月20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展開實地考察,實踐隊成員分成兩組前往巴馬茶業、濰坊市人民政府,調查中國茶葉現狀及中國茶品牌難以形成的原因,并制定針對性措施弘揚茶韻之道,宣揚中國茶文化。
實踐隊一組到達巴馬茶業后,茶業的工作人員熱情招待并向我們介紹茶文化,茶品種類繁多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等等;茶品口感各異,有的清香幽雅,微苦微澀,有的口感醇和滑爽,香氣持久,有的口感柔和鮮爽,香氣清幽;茶品功效不同,有的可減肥美容,有的可調節腸胃,有的可抵抗衰老。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實踐隊成員不禁感慨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除了專門從事茶葉的人員,中國人乃至世界人又對茶葉了解幾分呢?實踐隊成員在與工作人員的交流之中發現,喝茶者大多講究修身養性之道,品產地、品文化、品歷史,卻很少有人品出產企業、品企業文化、品牌特色,這就是中國茶品牌之路難走的一大原因。茶文化舉世無雙,中國文化更是世界一流,傳承千年茶文化優良基因,茶葉的產地有山水之秀,茶葉的歷史有名人之愛,唯獨茶品牌鮮少聽聞,而茶品牌不能遠揚阻礙了茶文化遠播,更阻礙了茶韻之道普及之路。
實踐隊二組在政府機關解了茶品牌興起與否與當地政府作為的關系,政府對于茶文化的重視程度以及資金投入程度都與茶品牌能否遠播、茶文化能否遠揚息息相關。據了解,山東省政府對于種植茶葉有補貼政策,大大提高了茶民對于種植茶葉的積極性。濰坊市市場監管局批準發布了《諸城綠茶生產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將茶葉種植全過程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投入資金改革傳統耕作方式,實現茶葉清潔生產、節約生產和安全生產,促進了濰坊市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提高濰坊市茶葉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提供了技術支撐。由此可見,當地政府制定政策大力支持茶葉種植工作,大大提高了茶葉品質,塑造了良好的茶品牌形象。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深刻了解了中國茶品牌塑造之路,為當地茶業及政府建言獻策,以小我之力弘揚茶文化,同時,實踐隊員制作宣傳冊并發放給市民,讓茶文化走進大眾。茶業、政府、個人三管齊下,必能助我中國茶品牌走向世界,中國茶文化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