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社會實踐以鄉村振興為主題,團隊成員首先來到岳陽鎮團委,向團委工作人員匯報了本次三下鄉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和內容,團委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安岳縣岳陽鎮的發展狀況。
一、走進安岳革命歷史陳列館,找尋鄉村振興的革命基因脈絡
安岳是一個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極其豐厚,自1840鴉片戰爭起,安岳人民的斗爭便從未停止。為深入了解安岳的歷史文化,探尋鄉村振興背后的革命基因,“青春揚帆”社會實踐團隊走進了安岳革命歷史陳列館。

圖:團隊成員參觀安岳革命歷史陳列館合照
在陳列館中,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飽含故事的文物,生動地展現了安岳人民在革命斗爭中的英勇無畏和堅韌不拔。從早期的農民運動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安岳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無數的英雄兒女,他們為了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鑄就了不朽的功勛。安岳的革命歷史不僅是一部英勇斗爭的壯麗篇章,更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源泉和強大動力。在新時代,安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從革命先輩們的奮斗精神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傳承了老一輩革命精神的安岳人民,在經濟發展中依然有著不屈不撓的干勁。

圖:團隊成員在陳列館內認真了解安岳歷史文化
二、深入開展三村產業調研,洞悉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奧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為了解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狀況,團隊深入船形村、紅雙村和水觀村三個村莊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
船形揚帆,振興啟航。“集體經濟創新發展”是船形村鄉村振興的寶貴密鑰。在船形村,團隊成員首先與船形村黨總支書記開展交流。深入學習典型代表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經驗。

圖:船形村黨總支書記與團隊成員對話
“蔬菜大棚輪作模式創新增效,土地利用轉型策略引領增收”是紅雙村鄉村振興的寶貴密鑰。在村書記謝書記的帶領和講解下,隊員們深入了解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背景下,農業生產的轉型發展。“多元種植興經濟,文明建設樹新風”是水觀村鄉村振興的寶貴密鑰。為全面了解安岳縣鄉村產業振興狀況,隊員們來到被稱為“魅力檸海”的水觀村參觀。在與村書記李書記的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鄉村經濟發展隨著時代發展也在不斷進行創新轉變,多元化、因地制宜也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調和劑。
三、參觀安岳藝術文化館,挖掘鄉村振興的文化振興動能
為積極踐行國家“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政策倡導,團隊成員走進了安岳藝術文化館,參觀了安岳石刻和安岳竹編。
安岳石刻藝術歷史悠久,其精美的雕刻技藝令人嘆為觀止。隊員們走進石刻景區,仿佛置身于藝術的殿堂。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一幅幅生動的浮雕,無不展現著古代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智慧。隊員們在欣賞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安岳的竹編藝術同樣獨具魅力。在當地的竹編工坊,隊員們親眼目睹了從竹子到精美竹編作品的神奇蛻變過程。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竹編藝術,團隊還與第五代竹編藝術傳承人汪尚秀老師展開了交流。汪尚秀老師講述了自己與竹編藝術的不解之緣,以及多年來堅守和傳承這門手藝的艱辛與執著。

圖:團隊成員和汪尚秀老師交流了解安岳竹編
竹編藝術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承載著鄉村的記憶和情感,在汪尚秀老師的指導下,隊員們也親手體驗了竹編編織技術。

圖:汪尚秀老師指導竹編編織
據汪老師所述,當下的竹編藝術仍停滯于最簡單的實用主義竹編制品階段,這讓團隊成員意識到亟需大力宣揚當地竹編文化,促使更多人了解并熱愛這項文化,讓安岳竹編成為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

圖:團隊成員與汪尚秀老師合影
四、關心兒童拓展實踐,探索鄉村振興中教育的重要作用鄉村教育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穩定器和推動力。團隊成員前往城鄉結合部轄區九韶社區文化中心,給當地青少年進行科教宣傳。據了解,在這些城鄉結合部轄區中,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此次隊員們的到來豐富這些孩子們的生活,給予了他們心靈上的陪伴。

圖:素質教育拓展活動
此次的社區青年教育實踐活動雖然短暫,但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花開春暖,未來,期待有更多的人關注城鄉結合部轄區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共同為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添磚加瓦。青春恰似火,揚帆正當時。鄉村新天地,實踐鑄輝煌。至此,成都理工大學計算機與網絡安全學院“青春揚帆”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赴資陽市安岳縣的實踐活動圓滿結束。此次安岳之行,讓團隊成員明白了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文化振興、教育振興和紅色基因的傳承,更加了解了黨和國家為鄉村振興擘畫的宏偉藍圖,激勵著團隊成員在學思踐悟中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圖:“青春揚帆”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安岳的集體合照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