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訪潮州續新篇,二十二天深耕調研
本次活動是益行隊繼2023年在潮州市饒平縣開展為期四十天的實地調研之后,在潮州市進行的又一次深入行動。2024年,益行隊再次踏上潮州這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土地,這不僅是對去年調研成果的延續與深化,更是益行隊堅持縣域調查的生動體現。益行隊秉承深度調研的傳統,充分發揮校級學術性社團隊伍的優勢,依托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通過實地走訪、專題座談、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深入潮州市湘橋區的5個街道、4個鎮、25個村(其中包括20個“百千萬工程”省級典型村),對潮州市湘橋區的“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典型項目、典型產業以及僑鄉、民族鄉與潮商文化開展了為期二十二天的深入調研。在實踐期間,隊伍共組織了20場座談會,參與人數超過80人次,并進行了4場專題人物訪談,調研及訪談了近60位包括村兩委成員、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成員、基層教育工作者、文化傳承人、村民等,整理出調研筆記與訪談紀要共計30余萬字。此外,團隊還實地考察了20余個農業合作項目、2所基層學校以及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為后續的研究與報告撰寫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與數據支撐。此次調研活動得到了中共潮州市湘橋區委統戰部、共青團潮州市湘橋區委員會的高度認可與大力支持。經過調研,隊員們初步掌握了湘橋區鄉村振興戰略及“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情況,進一步挖掘和總結了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方面鄉村振興的寶貴經驗與創新做法。

圖 1 益行隊參與湘橋區調研工作的部署安排會議現場
二、湘橋區多措并舉,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
(一)發揮地緣優勢,凝心聚力推進鄉村振興湘橋區作為潮州市的中心城區,其地理位置獨特,既擁有城市的便利交通與豐富資源,又保留著鄉村的傳統風貌與文化底蘊。在“百千萬工程”的推進過程中,湘橋區充分發揮其地緣優勢,凝心聚力,整合資源,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湘橋區依托其作為市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暢通了與城市各部分的聯系,為鄉村發展引入了更多的智力支持和資金資源。同時,湘橋區還注重發揮鎮街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鄉村自治能力,將“百千萬工程”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這種上下聯動、內外結合的工作機制,為湘橋區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二)城中村改造亮點紛呈,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并進
在湘橋區的鄉村振興過程中,城中村改造成為一大亮點。湘橋區將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城鄉發展的良性互動。
一方面,湘橋區注重保留和弘揚城中村的傳統文化和特色風貌,通過修繕歷史建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手段,讓城中村成為展示鄉村歷史與文化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湘橋區還積極引入現代城市元素和便利設施,改善城中村的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讓村民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這種既保留傳統又融入現代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為湘橋區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僑鄉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獨特資源煥發新生
潮州市湘橋區是著名的僑鄉,擁有豐富的僑鄉文化資源。在“百千萬工程”的推進過程中,湘橋區充分發揮僑鄉資源優勢,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動力。
湘橋區通過建設華僑紀念館、涉僑歷史建筑等方式,展示了僑鄉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同時,湘橋區還積極暢通海外僑胞聯系服務家鄉渠道,為鄉村發展引入了更多的智力支持和資金資源。益行隊走訪了多個美麗僑鄉和民族鄉村,與當地村民、鄉村干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訪談,了解到湘橋區在僑鄉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的積極努力。這種以僑鄉文化為紐帶的鄉村振興模式,不僅讓湘橋區的鄉村更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也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阮思余表示,希望湘橋區繼續加大對僑鄉文化和民族鄉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力度,推動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和動力。

三、青年力量與人才振興,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一)青年力量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湘橋區積極搭建各類人才交流、創新創業平臺,鼓勵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益行隊與湘橋區返鄉創業青年、青年村干部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湘橋區積極搭建人才交流、創新創業平臺,這一創新機制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訪談基層工作者,調研鄉村人才振興創新機制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湘橋區鄉村人才振興的創新機制,益行隊還與湘橋區的基層工作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訪談。益行隊發現,湘橋區在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通過提供培訓、指導和實踐機會,幫助本土青年人才成長為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這一創新機制不僅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鄉村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益行隊還走訪了多所鄉村學校,與基層教育工作者進行了親切互動,深入了解鄉村教育現狀與需求,為鄉村文化振興和教育發展提供了有益建議。

圖 4 益行隊師生與鐵鋪鎮坑門村坑門小學校長陳蓉尹展開座談

四、益行隊走訪典型,挖掘鄉村振興創新做法
(一)走訪典型產業,探尋產業振興獨特路徑為了探尋鄉村產業振興的獨特路徑,益行隊實地走訪了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與合作社,如潮州市驊越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潮州市湘橋區草嵐武養蜂專業合作社等。通過深入了解它們在鄉村振興大潮中如何發揮引領作用,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現代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益行隊發現湘橋區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巧妙地將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文化創意相結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和文化產品。



(二)走訪代表性文化傳承人,挖掘文化振興內生動力
益行隊細致考察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走訪了潮州木雕、潮繡、陶瓷制作、功夫茶等傳統手工藝工坊,并與多位非遺傳承人進行了深入交流。益行隊發現,湘橋區在保留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引入現代元素,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旅游開發等手段,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圖 9 潮州音樂非遺傳承人楊森謀(右一)接受益行隊的訪談



益行隊走訪了多個“百千萬工程”省級典型村,與村干部、村民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到湘橋區在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鄉村自治能力方面的積極探索。通過實地考察“村民議事會”“鄉村振興理事會”等創新組織形式和潮汕地區特有的“老人理事會(簡稱老人組)”,益行隊見證了鄉村社會組織在促進產業發展、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方面發揮的橋梁紐帶作用,有效激發了鄉村內部活力,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為湘橋區的鄉村振興之路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益行隊探訪了多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村和綠色產業基地,見證了這些村莊不僅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風貌,還通過科學規劃、生態修復與綠色產業發展,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雙贏。益行隊了解到湘橋區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深化“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鄉村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

青春賦能鄉村振興,共繪美好未來篇章
益行隊在潮州市湘橋區二十二天的調研之旅,不僅是對自身專業能力的一次實戰檢驗,更是為湘橋區鄉村振興事業貢獻青春力量的寶貴機會。益行隊師生將積極撰寫調研報告,將此次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轉化為具體可行的建議與方案,為廣東鄉村振興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實踐參考,尤其是在廣東“百千萬工程”的大背景下,為推進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出青春的蓬勃力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