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團隊抵達鑊爐村后,受到了村長黃少旺的熱情接待。在黃村長的帶領下,團隊首先參觀了鑊爐村的數字賦能展廳。展廳內,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鑊爐村鐵器鑄造藝術的輝煌歷史映入眼簾,犁頭、鐵鑊等農耕器具不僅承載著農耕文明的記憶,更見證了鑊爐村因鐵器鑄造而聲名遠揚的歷程。此外,麥餅的香醇、永嘉老酒汗的醇厚、沙崗粉干的細膩等特色產品,進一步展示了鑊爐村豐富的物產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1)創意休閑農業:麥浪公園與向日葵基地
實踐團隊走進了風景如畫的麥浪公園,這里占地170畝,是小麥種植與農業休閑的完美結合。考慮到小麥種植的季節性,村民們巧妙地在休閑期種植向日葵,不僅填補了季節的空缺,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促進了旅游業的繁榮。向日葵的燦爛奪目與麥田的金黃波浪相映成趣,成為了麥浪公園的一大亮點。


緊鄰麥浪公園的鄉村咖啡館,更是將自然美景與香醇咖啡融為一體,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休閑體驗。這種“美景+咖啡”的模式,成功吸引了眾多都市人的目光,為鑊爐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麥餅工坊是鑊爐村的又一特色產業。永嘉麥餅作為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與獨特風味的地方特色主食,不僅受到當地人的喜愛,永嘉麥餅制作技藝還被評為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麥餅工坊集研學、制作、銷售于一體,為留村婦女提供了創業就業的機會,拓寬了增收渠道。實踐團隊成員親身體驗了麥餅制作的過程,感受到了傳統技藝的魅力與樂趣。


(3)旅游路線:鄉愁與原心的共鳴
在鑊爐村,一條以鄉愁、原心為主線的旅游路線悄然形成。鄉味博物館作為這條路線的重要節點,通過展示老物件、講述歷史故事,讓游客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獨特風情與鄉愁記憶。同時,回歸家鄉的游子黃日正與徐光海,分別創立了殘疾人共富工坊和麥浪公園,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深情厚誼。而新鄉人周圓則以“田家陌上隱”為愿景,將麥田、麥餅工坊、鄉村民宿等元素串聯成生動的產業鏈,推動了鑊爐村的經濟與文化雙重繁榮。


三、對話未來:村干部的發展愿景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隊與鑊爐村的村支書黃少郎進行了深入訪談。黃書記回憶了鑊爐村從臟亂之地到未來鄉村試點的蛻變歷程,并分享了其中的艱辛與喜悅。他提到,鑊爐村的蛻變得益于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和村民的積極參與。黨員干部從自家開始劃線整治,帶動全村村民自發退讓土地,共同完成了基礎設施的升級和村容村貌的改善。
展望未來,黃書記充滿信心。他表示,鑊爐村將繼續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資源稟賦,深化“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和生態價值。同時,他還計劃加強與其他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引進更多先進的發展理念和項目,推動鑊爐村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