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暖困難群眾,守護公平正義
市南區法律援助中心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為經濟困難的群眾提供免費的法律幫助。無論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100元的困難群眾,還是特殊群體如65歲以上老年人和外來務工人員,都能在這里找到法律援助的“綠色通道”。去年,該中心共受理了約1400起法律援助案件,其中勞動糾紛、贍養扶養、家庭暴力等案件占據了較大比例。
為了方便群眾咨詢,市南區法律援助中心不僅設有接待大廳,還開通了熱線電話和線上咨詢平臺。居民只需撥打83869148或掃描“法援在線”公眾號二維碼,即可獲得專業律師的即時解答。此外,中心還定期組織律師進社區、進企業、進工地、進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市南區法律援助中心還創新性地設立了手語驛站,與王建民手語工作室合作,為聾啞人提供線上手語交流服務。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聾啞人溝通難題,也彰顯了司法服務的人性化關懷。
二、智慧化管理,助力回歸社會
在社區矯正方面,市南區司法局依托“一所一中心”的三級聯動格局,實現了對緩刑、假釋人員的有效監管和教育。通過街道司法所、區政府矯正中心以及社區網格員的緊密配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社區矯正網絡。
為了實現智慧化管理,市南區司法局正在積極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社區矯正中的應用。目前,已建立了電子檔案系統、定位平臺等信息化核查工具,確保社區矯正對象能夠按時報道、接受教育并遵守相關規定。同時,該局還在探索線上教育方式,通過APP、微信小程序等平臺推送課程資料,提高社區矯正對象的法律素養和道德水平。盡管智慧化管理仍處于探索階段,但市南區司法局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該局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了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方案,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回歸正常生活。
三、持續創新,深化服務
展望未來,市南區司法服務體系將繼續秉持“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的宗旨,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深化服務內涵。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強與社區、學校、企業等單位的合作與交流,拓寬法律援助和法治宣傳的覆蓋面;另一方面,將不斷探索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在司法服務中的應用與推廣,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市南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繼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指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通過持續創新和深化服務,努力打造一個更加和諧、法治的社區環境。”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