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照片
柳編作品造型豐富多樣,大到能裝下生活瑣碎的籮筐,小到精致細膩的工藝品擺件,每一件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看著傳承人熟練地將一根根柳條編織成精美的物件,隊員們不禁感嘆這門古老技藝的神奇。這些柳條在他們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或交叉、或纏繞,逐漸形成獨特的紋理和造型。據介紹,臨沂柳編選料十分講究,當地優質的柳條經過浸泡、去皮等多道工序后,才進入編織環節,而編織手法更是復雜多變,代代相傳。這不僅是一門實用技藝,更是藝術的創造,柳編作品不僅在國內備受青睞,還遠銷海外,成為臨沂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圖為臨沂非遺柳編照片
移步至傳統美術展區,沂蒙剪紙和郯城木版年畫又為實踐隊員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文化之窗。沂蒙剪紙風格獨特,它既有著北方剪紙的粗獷豪放,又不失細膩婉約。一幅幅剪紙作品中,人物栩栩如生,動物憨態可掬,花卉嬌艷欲滴,民俗場景熱鬧非凡。傳承人現場展示的剪紙技藝更是讓實踐隊員們大開眼界,一把剪刀在她手中上下翻飛,如同靈動的畫筆,不一會兒,一幅精美的圖案便躍然紙上。這些剪紙作品不僅是藝術品,更是沂蒙人民生活的寫照,記錄著當地的風土人情、節慶習俗。

圖為照片非遺在臨沂
在非遺館的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們不僅被這些精美的非遺作品所震撼,更被傳承人們的堅守與執著所感動。他們用一生的時間守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面對現代社會的沖擊和挑戰,依然初心不改。然而,非遺傳承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傳承渠道狹窄等問題依然困擾著眾多非遺項目。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員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臨沂非遺館之行,讓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它們是民族的瑰寶,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實踐隊員們文化自信的源泉。實踐隊員們每個人都應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播者和守護者,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讓古老的非遺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延續,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紐帶。

圖為苯心未來實踐隊合影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