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藝復興藝術作品中的美
文藝復興是發生在14世紀中葉至16世紀的一場偉大的思想文化運動,其中的達芬奇、但丁、莎士比亞等更是文藝史上熠熠生輝的明星。志愿者諸葛昱以其中最著名的《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的分析為開端,介紹了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并通過對比、鑒賞,介紹了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人文主義思想,以求讓學生在藝術中尋找現實主義和人類情感,提升對美的鑒賞能力。他說:“我很喜歡《堂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的一句話:忍受那不能忍受的痛苦,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濘,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晨星。希望同學們未來都能勇敢追尋自己的晨星。
02 奇妙樂器與音樂世界
音樂作為藝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們生活和心情的調節劑,也是我們心靈的彼岸,精神的家園。志愿者肖怡冰通過展示分享《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開幕,為學生講述了音樂對于我們生活的作用和意義。
之后,她帶領同學們觀看了鋼琴、長號、小提琴等樂器的介紹和演奏視頻,帶領同學們領略了其中內涵,鼓勵同學們去探索生活中的音樂。肖怡冰說:音樂世界深不可測,如同無邊無際的深淵,只有去聆聽,才能知道它的豐存。在那些家喻戶曉的作者和作品的背后存在著星空一樣浩瀚的旋律和節奏,等待著我們的相遇。
03 中國傳統雕刻技藝
方寸之間刻出大千世界,刀筆生花盡顯文化底蘊。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藝術種類繁多,雕刻便是其中一種璀璨的傳統技藝。志愿者寇文君通過講述不同的雕刻技術,并通過穿插雕刻的故事,為學生們講述了雕刻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篇課文《核舟記》緩緩揭開了雕刻世界的面紗。
寇文君帶領同學們學習了各種雕刻方法及其雕刻工具。核雕的小巧玲瓏、出神入化,木雕的雕梁畫棟、恢弘壯麗,石雕所具有的濃郁藝術特征和文化氣息,玉雕的晶瑩剔透與純潔明亮......每一種雕刻作品都深深吸引著學生眼球。課程最后,寇文君鼓勵學生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用自己的方式去發揚傳統文化,讓雕刻藝術在時代的土壤中汲取到更多養分,開出璀璨的花朵,展現時代風采。
盛夏的熱情奔涌滾燙,我們的課程將不斷接續。點滴善意將匯成愛心洪流,燭光終將匯成星河,照亮孩子們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