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廟坐落之處——烏蘭浩特市,蒙語意為“紅色的城市”。紅城在茫茫的大興安嶺東麓,科爾沁草原深處。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府——內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是興安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圖為成吉思汗廟 劉禹含供圖
此外,成吉思汗廟的地理位置尤為特殊,整座建筑雄居罕山之巔,左有洮兒河之擁,右有歸流河之護,撫興安山水,佑萬千百姓,成為這一方熱土的守護神。因此它不僅是一座雄偉的建筑,更是一座歷史的豐碑,使人聯想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從而令人振奮,激發了人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中國眾多歷史偉人中,成吉思汗當屬特別的一位。他是歷史上大蒙古國的建立者,被譽為世界上最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一生征戰24年,先后攻取40多個國家,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在13世紀時期的版圖達到了巔峰的3300萬平方公里,成為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 |
圖為隊員參觀箴言長廊 劉禹含供圖
成吉思汗廟坐北朝南、下方上圓,正面呈“山”字型,融合了漢、蒙、藏三個民族的建筑風格,同時也照應著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小分隊隊員首先來到廟殿東南側的箴言長廊,這里佇立著數十塊刻有成吉思汗箴言的黑面石碑,碑體兩面內容為蒙漢文對照,書法種類各異,風格多樣。漫游碑廊,隊員們既能體會箴言內涵哲理,又得到了優美的藝術享受。走到廟殿西南側,這里供奉著成吉思汗軍徽——鎮遠神矛蘇勒德。蘇勒德在蒙語里意為“徽標”。走到廟殿外側的展覽廳,隊員們在這里能看到成吉思汗生平偉業的資料,部分文物及成廟60年的歷程資料以及黨、國家和自治區領導及各界知名人士到成吉思汗廟視察、參觀的留影、題詞。
繼續往里走,隊員們便來到了廟殿內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威嚴的成吉思汗像,一座雄偉高大的成吉思汗雕塑屹立在廟宇之內,雕塑全身鑄銅貼金,規模龐大,端莊威嚴,經導游介紹,雕像足有2.8米高、2.6噸重,整體形態突顯了成吉思汗威武、剛烈、深沉、智慧、文武兼備于一身的一代天驕的英姿,置身廟內,頗有莊嚴肅穆之威。這座雕像曾是蒙古族人民抵御外敵侵略的標志,也是興安地域文化的象征。此外,左右兩側偏殿記載著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戰績成就、陳列著元朝文物,向后代訴說著當日的繁榮。
正是因為成吉思汗廟地位之高,當地每年都會在此舉行隆重的年祭,民眾便來此祭拜,許多朝拜者們會身著蒙古族服飾走過81個臺階到祭壇,默念心愿祈禱風調雨順、安康、吉祥。當地許多人為及時趕上祭奠,在活動前一天便準備全羊、奶酒、奶豆腐、哈達等多種貢品。 祭祀由成吉思汗廟達爾扈特人進行。祭祀儀式包括上香、祭火、接受恩典、迎請圣主等各項儀式。祭圣主時,獻上哈達表示忠誠、敬仰,祈求保護;進行酒祭以食之精華饗食偉大的圣靈,以圣靈威德為朝拜的香客祈福;用奶食品祭來向圣靈表白純潔的祈禱,以期為萬民求得安康;獻全羊來感謝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都屬于大汗所賜,期望大汗時刻照看黎民百姓和草原上的畜群;另有茶果類祭品為陪襯祭品。
時至今日,人們仍銘記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尤其是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地區,這里天藍云白,草綠羊肥,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同時作為成吉思汗的故鄉所在地,這里流傳著關于他的傳奇故事,更是讓人為之向往。悠悠的歸流河、緩緩的洮兒河穿城而過,靜靜流淌,它們與成吉思汗廟共同見證著烏蘭浩特滄桑巨變的歷程,同時也傳承和展現蒙元文化的博大精深。
![]() |
圖為小隊隊員參觀天驕雕像 劉禹含供圖
本次實踐活動中,隊員們通過參觀成吉思汗廟,加深了對蒙元文化的進一步認識、增強了對民族歷史的了解。成吉思汗祭奠活動代代開展,民族記憶一輩輩傳承,民族精神也在這片自強不息的土地上不斷賡續下去。

圖為八駿馬 劉禹含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