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審美價值觀,7月16日,向草原實踐團在奈曼旗第三中學開展工藝美術支教課程,張雪婷擔任主講老師,為學生們帶來了一節生動別樣的美術課。
美育是審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人格,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協調、和諧發展,在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美育,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初中生正處在審美教育的關鍵階段,在審美觀念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有正確的審美引導,通過審美教育明晰美學真、善、美的價值,并且在培養獨立審美觀的同時具備審美思考與二次創作的能力。
課程伊始,張老師問道:“美是什么?”,在學生們豐富多樣的答案中,張老師逐步引導學生感受美、體會美。接著,張老師結合經典繪畫作品與建筑作品,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們講解了美術中的透視方法。隨后,張老師以班里同學所穿衣服的顏色作為范例,清晰直觀地講解了色彩三要素等美術知識,為后續學生們的繪畫實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課堂的教學氛圍融洽,學生們興趣盎然,同學們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中理解了各種專有名詞,并且能夠主動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課程后半段,同學們親自參與到繪畫過程中,使用黑白裝飾畫技巧,創意改編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的名作《吶喊》。在創作過程中體會到線條之美與黑白搭配所產生出來的奇妙視覺體驗。在繪畫時,同學們積極提出自己在創作時的疑問,勇于動手實踐,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
課程結束后,張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工藝美術課認識到審美的多樣性,在尊重、欣賞他人的審美時也能保持自己的本心,保持自己對于美學的理解和見解,以美之視角,欣賞世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