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繪丹青,柳暗花明難
走進黃氏烙畫館,各種精美的烙畫映入隊員們的眼簾,工作人員向我們實踐隊員熱情介紹道“烙畫自秦漢時期經過千余年不斷發展完善 ,成為中國畫中一個珍貴的畫種。黃氏烙畫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一百年間黃氏烙畫傳承人們也進行了創新性探索,我們黃氏烙畫第三代傳承人黃旭黃老師將江南蘇繡的元素引入烙畫,增加了烙畫的家居觀賞價值,同時將原先牛皮紙繪、木板繪發展到現在的葫蘆繪,也是拓寬了黃氏烙畫的傳承路徑。”

圖為黃氏烙畫相關負責人向隊員們展示的各式各樣烙畫工藝成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華宇 供圖
既然黃氏烙畫有著這樣豐厚的文化底蘊,為什么現在的傳承發展會遇到瓶頸呢?實踐隊員帶著這樣的疑問前去請教工作人員,她耐心地回答道“在我看來,烙畫制作工藝復雜,通常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時間,現在的年輕人并不愿意學習這項既耗費時間有收益低的工作。同時我們黃氏烙畫的用途比較少,制作過程復雜,難以批量生產,商業化困難。”同時她還告訴隊員們,“我們嘗試過用抖音,淘寶等手段來宣傳推廣,但由于圖片與實際存在偏差,定制可能不符合顧客預期,同時還有高昂的郵費以及運送過程中葫蘆易碎等問題,創新的結果并不理想,現在依然主要依靠旅游產品出售,又逢三年疫情青島許多大型活動取消,黃氏烙畫沒有展示的空間,傳承發展遇到極大的瓶頸。”

圖為見微知著實踐隊隊員聽取黃氏烙畫工作人員的講解。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華宇 供圖
百年傳承路,古法展新輝
在與實踐隊員的交流中,黃氏烙畫工作人員也提到未來一些發展的想法。“盡管在過去的發展中結果不盡人意,但其中依然存在著值得借鑒的地方。現在政府將我們黃氏烙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要加強對它的保護,可以以非遺文化創新為著力點融合當下新時代的新元素。”工作人員如是說道。她還告訴我們,她的兒子將現在流行的動漫人物融入烙畫放在店中售賣,許多年輕人更愿意購買這類葫蘆,這就為黃氏烙畫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工作人員也提到了疫情政策的放開將為黃氏烙畫的發展助力,當地政府可以借助本地豐富的非遺文化規劃特色非遺文化旅游項目,發揮集群力量,既能帶動當地旅游業進一步豐富發展,也可以推動當地對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黃氏烙畫可以借助政府建立的平臺,開展烙畫培訓班、體驗班等項目,將烙畫作為一種興趣愛好以及體驗類活動進行推廣,讓人們依據自己的喜好自己創作烙畫,繼而達到傳承與保護的目的。
黃氏烙畫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國千年燙畫工藝,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優勢,這是它得以傳承與發展的根基。盡管現在它的傳承與發展存在一些障礙,但隨著疫情的退散以及多年經驗的沉淀進行創新,黃氏烙畫這一千年古法將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

圖為古城內黃氏烙畫傳承地點墻上黃氏烙畫介紹以及陳列的葫蘆烙畫。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華宇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