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文化融合多元解紛新路徑
7月29日,大理分隊與云南大理喜洲法庭金花調解員段六麗進行了線上訪談。段六麗分享了喜洲法庭如何結合白族文化,創新“金花+N”多元解紛機制,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金花調解室”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成功調解千余起案件,調解成功率達100%。通過引入博士調解、鄉紳鄉賢調解等模式,喜洲法庭將法律規范、政策引導和情理感化融為一體,走出了一條少數民族地區的多元解紛新路子。訪談中,段六麗詳細介紹了調解機制在處理鄰里、家事等糾紛中的成效,并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提升調解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她指出在調解過程中需注重群眾情緒疏導與心理疏導,提升群眾參與度與滿意度。段六麗向實踐隊介紹到,未來喜洲法庭將繼續深化“金花+N”機制,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動,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法治宣傳,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落地生根。
楓橋經驗下的矛盾化解新篇章
8月16日,蘇州分隊來到蘇州市吳中區法院和越溪街道司法所,了解到該院在踐行“楓橋經驗”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設立社會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創新性地構建了多元化解機制,有效整合了法院、鄉村街道、信訪辦等多方力量,實現了矛盾糾紛的高效、快速處理。這一機制不僅縮短了矛盾解決時限,提高了治理效率,還促進了社會治理能力的整體提升。宗法官強調,多元化解機制靈活高效,有效緩解司法資源壓力,降低當事人成本。同時,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了調解信息平臺,實現了信息的快速上報與共享,進一步增強了調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法院通過與司法局、社區等聯動,實現案件分流與快速解決。同時,法院注重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形成司法局、社區威望人士及市場調解組織三梯隊,定期培訓與交流,提升調解能力。針對調解人員法律素養不足等問題,法院采取定期反饋與培訓措施,確保調解協議合法有效。盡管面臨人才短缺等挑戰,但吳中區正以積極的態度尋求解決方案,不斷優化工作機制,為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
六尺巷工作法引領基層治理新風尚
8月21日,桐城分隊來到孔城人民法庭開展集體實踐,該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既要解決已有問題,更要預防潛在矛盾,推動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前置,加強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與化解。該院還將“六尺巷”故事融入調解工作,創新性地提出“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不僅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更推動了基層治理的轉化升級。該工作法通過“聽、辨、勸、借、讓、和”六個步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社會矛盾化解實踐緊密結合,展現了法官的專業素養與人文關懷。調研中,我們了解到“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不僅實現了矛盾糾紛的高效調解,還推動了基層治理的轉化升級,讓“自治為基、德法兼容”的理念深入人心。法庭在踐行“楓橋經驗”中,積極與其他國家機關、基層自治組織聯動,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守護社會穩定。

1+4+N模式創新矛盾調解體系
8月21日,恩施分隊來到恩施市人民法院白楊坪人民法庭,與李法官進行了深入交流。白楊坪法庭在踐行“楓橋經驗”中,創新“1+4+N”及層級調處制度,構建起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成效顯著。訪談中,實踐隊了解到法庭通過“桃姐評理室”、“兵哥調解室”等品牌,結合鄉賢評理、特邀調解等六大板塊,有效調解了各類糾紛,尤其是針對30-50歲、學歷不高的群眾群體,展現出極強的地域適應性和人文關懷。法庭與多方組織協同作戰,實現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并通過黨建引領強化工作聯動。法庭還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出“碼上調”小程序,實現糾紛線上調解,科技審判庭更是跨越地理限制,便利了海外當事人。同時,法庭重視法治隊伍建設,通過“七十賢化三千”品牌培養鄉賢調解員,普法宣傳也頗具創意,如《吊腳樓法庭那些事兒》系列視頻,接地氣又實用。面對挑戰,法庭采取“積分制改革”激勵群眾參與,通過豐富活動提高知曉度與參與度。
生態法庭護航綠色低碳司法新實踐
8月23日,成都分隊深入四川省鐵路運輸第二法院,與大熊貓生態法庭馮庭長就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環境資源矛盾糾紛化解中的應用進行了面對面訪談。馮庭長介紹了法庭與多部門合作建立的溯源治理機制,通過法官工作站、林長制反恐工作站等形式,有效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率。在案件處理上,法庭主要聚焦環境侵權類民事案件,積極普法,提升偏遠地區村民的法律意識。訪談中,馮庭長強調多元化解機制相比訴訟程序更注重源頭治理,有效減輕法院壓力,降低訴訟成本,保障群眾權益。該機制通過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如熊貓司法碳普惠APP,實現了綠色低碳與司法服務的雙重提升。針對群眾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法庭采取加強普法教育、優化調解流程、強化人員培訓等措施,并積極探索激勵機制。馮庭長指出,未來需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程序銜接,確保經濟支持,以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在這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時代,我們再次回望并汲取“楓橋經驗”的寶貴智慧。六十多年前,在浙江楓橋這片熱土上,干部群眾攜手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依然堅持和發展著新時代的“楓橋經驗”,讓它在新的社會實踐中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實踐隊也在尋訪中親身體驗到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無限的活力。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承“楓橋經驗”的精神,積極投身到更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去,用我們的青春和汗水,為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