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背后的民生觀察
在前柴莊村熱鬧的大集上,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滿攤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彌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實踐隊員穿梭其中,與一位賣橘子的張大姐展開對話,探尋集市背后普通人的生活百態與鄉村發展的脈搏。
張大姐的橘子攤位前,擺放著色澤鮮艷的橘子,果香四溢,吸引了不少顧客駐足挑選。趁著生意稍緩的間隙,實踐隊員與張大姐攀談起來。“大姐,您這橘子看著真新鮮,是從哪兒進的貨呀?”聽到詢問,張大姐熱情地回應:“這橘子是從南方運過來的,我專門挑的口感好、賣相佳的品種,就盼著咱鄉親們能吃得滿意。”
圖為柴莊村特色大集采訪張大姐.冀欣冉供圖
談及在大集上賣橘子的收入,張大姐臉上露出樸實的笑容:“趕大集的人多,這生意還算不錯。尤其是周末和節假日,銷量比平時多不少。雖說賺的都是辛苦錢,但靠著這攤位,家里的日常開銷能應付得來,還能有點小積蓄。”張大姐還告訴實踐隊員,她在大集上擺攤已有多年,見證了前柴莊村大集的變遷。以前大集規模較小,商品種類也沒這么豐富,來趕集的人也相對較少。這些年,隨著村里的發展,大集越來越熱鬧,不僅吸引了周邊村子的村民,甚至還有城里的人專門開車來逛。
圖為柴莊村特色大集采訪張大姐.冀欣冉供圖
在與張大姐交流的過程中,實踐隊員留意到她對大集的基礎設施很滿意:“村里這幾年把大集的路修得平平整整,還搭了遮雨棚,就算下雨天也能正常做生意。而且集市上的衛生打掃得也及時,大家逛著舒心,我們賣東西也更安心。”張大姐還提到,村里會組織一些活動,幫助像她這樣的攤主拓展銷路,電商培訓令她印象最為深刻,讓她和村民們學會了在網上賣貨。“雖然我年紀大了,學起來有點吃力,但我兒子在幫我弄,多一條銷路總是好的。”
采訪接近尾聲時,張大姐滿懷期待地說:“希望咱這大集以后越來越好,來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也能越來越紅火。”從張大姐的話語中,能真切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在這個小小的橘子攤位背后,是前柴莊村大集蓬勃發展的縮影,更是鄉村振興戰略下,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縮影.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青禾護鄉”實踐隊合影。孫曉欣 供圖
(通訊員 冀欣冉)
(通訊員 冀欣冉)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