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作為膠東半島的“母親河”,其流域孕育了璀璨的文明,見證了歲月變遷。大沽河博物館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以豐富的展品和多元的展覽形式,全方位呈現了大沽河流域從地質演變、生態特征到社會發展、民俗風情的全貌。
實踐隊隊員的實踐之旅從參與博物館的日常運營工作開啟。在文物保管部,她協助工作人員對館藏文物進行細致盤點。面對一件件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文物,從古老的陶瓷器具到精美的書畫作品,她懷揣著敬畏之心,認真核對文物信息,確保每件文物的登記準確無誤。期間,她發現一件清代瓷器的登記信息存在細微偏差,經過仔細查閱資料、與工作人員反復確認,最終糾正了這一誤差,避免了文物信息的錯誤傳承。
在講解服務崗位上,隊員更是全身心投入。為了給游客帶來高質量的講解體驗,她提前查閱大量關于大沽河流域歷史文化的資料,深入研究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正式講解時,她總能用生動的語言和飽滿的熱情,將歷史文化知識娓娓道來。一次,一位小朋友對博物館展出的古代農耕工具充滿好奇,她便從農具的用途、制作工藝講起,穿插著古代農民的生活場景,讓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小朋友的家長贊嘆道:“這個大學生講解得太有意思了,讓孩子對歷史文化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除了線下工作,該隊員還充分發揮自己英語專業的優勢,助力博物館的線上文化推廣。她憑借出色的英語能力,精心為博物館的展品和歷史文化內容撰寫英文介紹文案。為了讓國際友人能更好地理解大沽河文化,她查閱大量資料,仔細斟酌每一個詞匯、每一個語句,確保文化內涵精準傳遞。同時,她還積極參與博物館線上英文導覽的制作,用標準流利的英語為網友們講解博物館的各個展廳與珍貴展品。從大沽河的歷史溯源,到古代文明的發展脈絡,再到獨特的民俗風情,她都講解得細致入微。在拍攝過程中,她與攝影團隊緊密配合,精心構思每一個鏡頭,從不同角度展現博物館的建筑之美、展品之奇。
實踐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該隊員也遇到了諸多挑戰。在講解時,面對游客提出的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歷史問題,她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為了彌補知識短板,她利用休息時間向博物館的專家請教,查閱專業書籍,不斷充實自己。在短視頻制作中,設備的有限和拍攝環境的復雜也給她帶來了不少困難,但她通過不斷嘗試不同的拍攝技巧和后期處理方法,成功克服了這些難題。
此次寒假社會實踐,讓實踐隊隊員收獲頗豐。她表示:“通過這次實踐,我不僅深入了解了家鄉的歷史文化,更在與文物、游客的接觸中,感受到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大沽河文化,讓這份珍貴的歷史記憶代代相傳。”
大沽河博物館館長對隊員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該同學在實踐期間展現出了扎實的專業素養和強烈的責任感。她的工作不僅為博物館的日常運營提供了有力支持,還通過創新的線上宣傳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大沽河文化的魅力。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像她這樣的年輕人投身到文化傳承事業中來。”
“翰墨鄉韻”實踐隊隊員的實踐經歷,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對地域文化傳承的熱情與擔當,也為更多年輕人樹立了榜樣,激勵著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挖掘歷史文化的寶藏,讓古老的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