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衡水市桃城區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大力發展科技型智慧農業,實現生產科技化、智能化,推動農業提質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青禾護鄉”實踐隊衡水市的隊員們于2025年1月21日上午走進鄧莊鎮的省級鄉村振興創建示范區。走訪當地的居民與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了解該鄉村的現狀和周邊企業建設投資的發展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智慧農業對于當地鄉村振興的影響。
在進入示范區后,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棚,整整齊齊的分布在廣袤的土地上,大棚里種植各種各樣的糧食、水果和蔬菜。在大棚的兩側是新修筑的排水渠和各種設施管道。一輛一輛拉滿農產品的貨車駛入駛出。實踐隊員看到大棚里很少人有進行農務,疑惑的詢問村支書,了解到現在村民不需要出門干活,只需在家里操作手機就可以進行種植、灌溉、采摘,省了很大的時間、精力。各種高新農用機械在田地上工作,村民駕駛收割機在農田中穿梭,進行高速精播、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卷盤桁架式對行淋灌、北斗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小麥聯合收割機等,改變了實踐隊員對于農民在田地彎腰勞作的印象,不禁感嘆起現代農業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隨著村領導的指引,實踐隊員走進一現代智能農業產業園。進入園區,一項項智能化管護設施、一個個產業綜合體項目著實讓人大開眼界,智慧物聯網管理的雨林溫室、無土栽培的小番茄,各種高科技農業場景。除此之外,實踐隊員還看到小型的玻璃溫室,通過運用智能種植管理系統、智能灌溉系統、隔層板自動收放系統、水處理系統、光伏發電系統等進行對新品種的農產品的生產種植,通過采用無土栽培、水培技術等創新手段,提升產量,培育出更適應性更強,單位產量更高的農產品。技術人員采摘幾個栽培的火龍果給實踐隊員品嘗,火龍果本來是過季水果,但是在產業園大棚和技術人員的辛勤栽培下,實現了水果全季度生長,品質還得到了提升。

圖為產業園大棚種植的火龍果 張旭然 供圖
實踐隊員向技術人員詢問火龍果質量提升的奧秘,農業產業園技術人員朱鴻說道:“可不要小瞧這個大棚,它設有專門調節溫度、濕度的智能化溫控系統,可根據作物生長的特性配置所需的生長環境,種植作物不受土地、空間和氣候條件的約束,可實現周年連續生長。”工人向實踐隊員展示了如何在手機上實現查看大棚內各項數據和蔬果長勢情況,并展示了命令天花板打開通風、提高亮度,命令水管進水調控濕度,調整中央空調改變溫度以及改變營養液配比的功能。隨后來到小番茄園區,隊員發現這些番茄是種植在特殊的養殖架上,用專用的培養皿提供水分和養分,通過中央支架連接到控制中心,在中控室進行計算機自動化調節。實踐隊員品嘗小番茄,酸甜可口,果肉鮮嫩,比一般的番茄個頭更大且更爽口。

圖為產業園培養架種植的小西紅柿 張旭然 供圖
參觀完農業產業園后,實踐隊員在村領導的帶領下來前往農產品展銷中心。一路上,一輛輛貨車駛過,載滿了新鮮的瓜果蔬菜開往全國各地。很多貨車司機搖下車窗向熱情地向村支書和實踐隊員打招呼,歡迎隊員們的到來。很多貨車司機以及在大棚中工作的農民工都是村里的村民,智慧農業的興起不僅僅改變了數百年傳統的種植方式,而且帶動了整個村子安居樂業氛圍。
實踐隊員到達農產品展銷中心。大廳放滿了各式各樣的智慧大棚下產出的農產品。不少游客在此參觀,并批發不少帶回家。產業園積極開展產銷對接,組織農業企業參加凈菜進京“六進”暨衡水品牌農產品“一桌餐”品鑒等活動,不斷提高桃城區果蔬產品知名度。

圖為產業園農產品展示 張旭然 供圖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認識到智慧農業的發展相對于普通的農業活動更加的先進、在保證質量提升的同時,還促進了農產品的促銷,帶動了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希望各農業園區繼續充分發揮帶動引領作用,讓智慧農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動力。(通訊員 張旭然)

圖為青禾護鄉實踐隊合照 張旭然 供圖
作者:張旭然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青禾護鄉實踐隊張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