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阿膠韻,助力鄉村振興路
1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農遺新韻”實踐隊深入山東省聊城市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本次活動聚焦阿膠產業,重點探索其與助農事業之間的關聯,挖掘阿膠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助農挑戰和潛在機遇。阿膠的歷史與現代發展
東阿阿膠,這一歷史可追溯至三千年前的傳統中醫藥瑰寶,自古就是皇家貢品,有著“補血圣藥”的美譽。其制作工藝在不斷發展中實現了從牛皮熬制到驢皮阿膠的重大轉變,F代東阿阿膠在經歷企業改制與上市后,堅守高品質的同時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新品迭出,品牌影響力不僅在國內迅速擴大,更是逐步邁向國際市場。
圖為中國阿膠博物館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任孟陽 供圖
制作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阿膠的制作工藝嚴謹而繁復,驢皮的清洗是制作高質量阿膠的第一步,嚴格的清洗流程旨在保證驢皮純凈干凈。在熬制環節,東阿阿膠傳統上依賴東阿獨特的地下水,如今在此基礎上融入現代精確化控制技術。熬制過程中,師傅們依靠豐富的經驗細心觀察鍋灶里的驢皮膠液,同時利用現代儀器設備,時刻檢測著溫度、濕度以及膠液濃稠度等數據,保障阿膠品質的穩定如一。
挑戰與機遇
此次調研聚焦阿膠產業與助農方面的關聯,其中,阿膠產業發展對原材料尤其是對驢皮的大量需求,為廣大農民帶來諸多益處。一方面,直接帶動農民養殖驢類等相關動物的積極性,為農民拓展穩定的收入來源,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另一方面,產業鏈不斷延伸,促進飼料、養殖設備、運輸等眾多周邊產業發展,在農村地區形成多元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然而,阿膠產業在助農道路上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首要問題便是驢皮的供應情況。驢皮作為阿膠的主要原料,其供應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養殖規模的限制以及在動物保護意識日益提升背景下,驢皮采購成本不斷攀升,使得普通農民在原料獲取方面困難重重。再者,隨著阿膠市場的持續擴張,眾多企業涉足其間,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普通農民在品牌、技術、資金等方面缺乏與大型企業競爭的實力,導致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明顯劣勢。此外,隨著阿膠產業向現代化、標準化、品牌化轉型升級的壓力增大,農民受限于資金和技術支持的不足,難以適應市場的新需求和新變化。
解決方案
面對這些挑戰,“農遺新韻”實踐隊隊員們通過收集整理各類調查問卷,進行深入分析討論,并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一是鼓勵農民逐步擴大驢的養殖規模,增加驢皮供應量,以確保阿膠生產原料的穩定供應;二是探索多元原料發展路徑,除驢皮之外,嘗試尋找其他動物皮或植物性原料作為阿膠的替代品,從而緩解驢皮供應緊張的現狀;三是倡導農民或合作社積極創建自己的品牌,通過卓有成效的品牌化經營提升產品在市場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通過這次東阿阿膠的走訪,“農遺新韻”實踐隊在阿膠產業中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深度交融,它既堅守著千年傳承的工藝品質,又積極擁抱當代創新潮流。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東阿阿膠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與助農工作相互促進。盡管面臨著不少的挑戰,但也有著可觀的發展機遇。此次實踐隊的調研活動,深入挖掘阿膠產業中的助農內涵,對阿膠文化傳承與發展有著積極推動意義,更將助力提升人們對阿膠文化的認知水平,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時也為阿膠產業中助農模式的優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與方向。(通訊員:任孟陽)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