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高密:探尋茂腔歷史脈絡
高密,這片孕育了茂腔藝術的土地,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實踐隊員首先來到了濰坊高密博物館,這里珍藏著大量與茂腔相關的歷史文物和資料,是了解茂腔發展歷程的重要窗口。走進博物館,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演出服飾、一份份珍貴的劇本,仿佛將隊員們帶回到了茂腔藝術的黃金時代。

圖為博物館工作人員為實踐隊員們介紹關于茂腔的影視劇目。吳俊瑤 供圖
通過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詳細講解,實踐隊員們了解到茂腔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間,最初是在民間哼唱的“周姑調”,經過幾代藝人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它以其淳樸的鄉土氣息、通俗易懂的唱詞和優美的唱腔,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在過去,茂腔是鄉村節慶、廟會等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表演形式,它不僅為人們帶來了歡樂,更成為了連接鄰里情感、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紐帶。

圖為2025年濰坊高密市春晚的茂腔節目。魏嘉慧 供圖
困境與挑戰:茂腔發展的時代之殤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娛樂方式的沖擊使得茂腔藝術的發展面臨困境。觀眾群體日益老齡化,年輕一代對茂腔的了解和興趣逐漸減少。在高密博物館調研時,工作人員無奈地提到,盡管館內有豐富的茂腔藏品,但前來參觀了解的年輕人寥寥無幾,茂腔的傳承后繼乏人,正面臨著逐漸被遺忘的危機。
校園播種:點燃青春傳承之火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茂腔,實踐隊員決定將宣傳的重點放在年輕人身上,尤其是校園和社區,積極組織了茂腔藝術宣傳活動。通過舉辦主題講座,向同學們介紹茂腔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和經典劇目。實踐隊員們邀請了專業的茂腔藝人現場表演,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茂腔的獨特魅力。婉轉的唱腔、生動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在互動環節,同學們紛紛上臺學習茂腔的基本動作和唱腔,現場氣氛熱烈。許多同學表示,之前對茂腔知之甚少,但通過這次活動,被茂腔藝術深深吸引,愿意去進一步了解和傳承這一地方文化瑰寶。

圖為實踐隊員進校園為同學們介紹茂腔。王中貞 供圖
社區扎根:喚起民眾文化共鳴
除了校園宣傳,隊員們還走進社區,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實踐隊員們組織了茂腔文藝匯演,與社區居民共同表演茂腔經典選段。在社區廣場上,居民們圍坐在一起,欣賞著精彩的演出。老人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跟著哼唱幾句;年輕人也被茂腔獨特的藝術魅力所打動,拿起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隊員們還設立了茂腔文化宣傳展板,向居民們介紹茂腔的發展歷程、傳承現狀以及保護措施。通過與居民們的交流,了解到他們對茂腔的深厚感情,也感受到了他們對茂腔傳承與發展的殷切期望。

圖為實踐隊員在社區活動室中為大家介紹茂腔。吳俊瑤供圖
展望未來:傳承創新共繪新篇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茂腔藝術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傳承茂腔,不僅是對地方文化的保護,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而創新則是茂腔藝術發展的動力源泉,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茂腔藝術適應時代的發展,吸引更多年輕觀眾。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創新茂腔藝術,隊員們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加強學校教育,將茂腔藝術納入學校音樂、美術等課程體系,讓更多的學生從小接觸和了解茂腔;二是利用現代媒體技術,通過網絡平臺、短視頻等形式,廣泛傳播茂腔藝術,擴大其影響力;三是鼓勵茂腔藝人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創作出更多貼近現代生活、符合年輕人審美需求的作品。
此次關于茂腔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社會實踐,讓隊員們收獲頗豐。不僅深入了解了茂腔藝術的魅力,更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茂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實踐隊員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茂腔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一定能夠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繼續在中華大地上傳唱下去。(通訊員 吳俊瑤)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