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的廣袤土地上,農戶的生活與能源緊密相連,每一縷炊煙、每一次機器的運轉,都訴說著鄉村能源消費的故事。懷著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好奇,2025年1月16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心系農情社會實踐隊走進了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韓欒村深入探尋這里獨特的農戶生計與鄉村能源消費模式,收獲了許多觸動心靈的感悟。
踏入村莊,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屋頂上整齊排列的太陽能板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成為鄉村一道別樣的風景。曾經,高額電費束縛著村民的用電自由,農業灌溉也因成本高而受限。如今,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應用,不僅滿足了村民日常用電需求,多余電量還能并網出售增加收入。這一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清潔能源的強大潛力。它不僅是環保的解決方案,更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有力工具。鄉村的發展需要科技賦能,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是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們應積極探索、克服困難,讓清潔能源在鄉村綻放更大光彩,助力鄉村振興邁向新臺階。

圖為當地農戶光伏板。杜嘉潤 供圖
能源消費模式的轉變,也為鄉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曾經的柴薪是鄉村能源的主要來源,為村民們驅散冬日的嚴寒,烹飪出溫暖的飯菜。可是,過度砍伐柴薪,使得山林植被日益稀疏,逐漸變得斑駁陸離。當今,清潔能源和資源回收利用為鄉村帶來生機與活力。它不僅改變了農戶的生活方式,還對生態產生了積極影響。這使我認識到能源變革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我們應堅定不移地推動清潔能源在鄉村地廣泛應用,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能源變革中來。鄉村能源變革任重道遠,但我堅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鄉村必將實現能源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寧靜秀美的鄉村,垃圾分類宛如一陣清新的和風,悄然暈染出鄉村的環保新貌。村莊里的分類垃圾桶,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口、小巷。在實踐中,我深切感受到村民們從最初對垃圾投放時常混淆,到慢慢有了環保意識,開始積極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到最后帶動家人一起做好分類的轉變。這讓我更加相信鄉村會在垃圾分類的助力下,定會綻放出更加清新美麗的容顏,實現生態與生活的和諧共榮。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居民環保意識。孫曉欣 供圖
在鄉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沼氣池安靜地隱匿于農家小院的一隅,不張揚卻充滿能量。它們是鄉村的“能量制造工廠”,將農作物秸稈這些鄉村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當作原料,通過其獨特的加工,將其轉化成清潔高效的沼氣。極大緩解了傳統能源依賴,降低了村民的生活成本。我想農戶們一定會充分利用沼氣資源,在能源供應和農業生產上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圖為鄉村振興建設標志。李珂 供圖
隨著電能普及工作的推進,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的電線桿越來越多,電線如蛛網般延伸到每一戶人家。各種電器走進廚房,電灶取代了土灶,火力調節輕松便捷,烹飪效率大大提高。電熱水器讓村民隨時有熱水可用,洗菜洗碗不再凍手。有了微波爐,剩菜剩飯加熱更加方便。電能不僅改變了烹飪方式,還讓廚房環境煥然一新,廚房內沒有了往日的煙熏火燎,墻面和廚具都干凈整潔,促進鄉村能源向清潔、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這次鄉村之行,讓我深刻認識到鄉村能源消費模式的變革對農戶生計的深遠影響。從傳統能源到清潔能源的轉變,激發了鄉村經濟的活力。鄉村正以能源為突破口,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鄉村能源消費模式將更加多元化、綠色化,為鄉村振興描繪出更加絢麗多彩的畫卷。(通訊員 戰銘涵)

圖為心系農情實踐隊合照。李珂 供圖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