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冶父山歷史文化底蘊,推動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融合發展,7月1日,合肥大學“冶父‘青’風起,梁崗‘振’當時”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赴廬江縣冶父山風景區,聚焦核心文化地標歐冶子鑄劍池,以青年視角開展文化溯源與生態調研活動,以專業實踐賦能鄉村文旅發展。
團隊首先沿冶父山西門石階路探訪歐冶子鑄劍池,實地感受這片承載著春秋鑄劍文明的歷史遺跡。合掌石的劍痕溝壑泗橫,鑄劍亭的飛檐下古人淬火鍛劍聲鏗鏘繞梁。隊員們通過查閱地方志文獻、走訪景區商販,詳細梳理歐冶子在此為楚王鑄劍的傳說脈絡,記錄“龍泉淬火”“試劍劈石”等典故的民間傳承版本,理解其作為“冶父山鎮最早有文字記載古跡”的歷史價值。
“斑駁的劍痕不僅是時光的印記,更是中華文化與生態保護軛合的見證”調研報告中寫到。團隊成員運用專業攝影器材,細致捕捉鑄劍池周邊文物細節與環境風貌,生動呈現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開展文化調研的同時,團隊同步考察了冶父山生態保護現狀。圍繞鑄劍池周邊的植被養護等關鍵問題,實踐團隊與景區管理部門進行座談,深入了解“鑄劍池——試劍石——冶父晴嵐”生態文化旅游線路的保護規劃。此外,團隊還走訪了冶父山腳下的民宿從業者,共同探討如何將鑄劍文化元素有機融入民宿設計及服務體系,為當地打造“歷史+生態”特色旅游品牌提供青年視角的參考建議。
合肥大學“冶父‘青’風起,梁崗‘振’當時”三下鄉團隊以歐冶子鑄劍池為切入點,運用青年智慧構建歷史與當下的紐帶,既助力千年鑄劍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也為生態保護事業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動能。
(學生宣傳員:王詩慶)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