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成員首先向社區服務人員了解了社區服務平臺,這個平臺用于上傳百姓發生的一些問題,然后處理完成后會發給開發區。因為是網絡中的平臺,所以在電腦上可登錄然后可以查監控,解決居民問題變得更加輕松。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工作人員了解社區服務平臺,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勇 攝
之后,實踐團成員在工作人員帶領下來到了垃圾分類小屋面前。因為去改變人的習慣是很慢的,所以社區推行垃圾小屋一共用了兩年。第一年,選擇有一個奶奶團,從老年人開始,但是發現從老年人開始比較難,便延伸到小孩,讓小孩和老年人一起行動。最終帶動起中年人,起到一個群體帶動效應。最后工作人員也提出了一項急需國家去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垃圾運輸問題,畢竟是四種垃圾,最終放到一起是不可取的,那就需要建立四種垃圾場。在我們看來,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我們思考去如何解決的問題。

圖為工作人員向實踐團成員講述垃圾分類小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勇 攝
最后,工作人員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陽光里花園,社區為了宣傳垃圾分類畫了宣傳畫,為了方便老人抽煙設置了專門收集煙頭的垃圾桶會有人定期清理。而且也會定期來這里開展活動,比如說理發、生日會等等。還有專門針對殘疾人戶外出行的一系列措施。現階段還推出了微創投項目,讓居民成立小隊伍到街道籌集資金建立微創投項目,讓居民參與治理。像是垃圾分類、攝影、安全環保等等。

圖為實踐團成員了解陽光里花園,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勇 攝
經過在社區的走訪,我們發現現在社區注重的不僅局限于物質而是更加的上升到了精神層面。不僅社區的工作變得更好執行,而且居民的幸福感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也是深刻的感受到了祖國的偉大,有助于實踐團成員提升民族自豪感。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居民了解感受,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勇 攝
通訊員:原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