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1月3日電(通訊員 張夢雨)2023年1月3日,為調查縣城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聚焦城鄉融合發展,曲阜師范大學“日新月著”社會實踐濱州分隊來到濱州市沾化區黃升鎮堤圈村進行社會實踐。
我國的縣起源于春秋,推廣于戰國,定制于秦朝。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曾寫道,“郡縣治,天下無不治。”自古以來,縣城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就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現代化轉型新的歷史征程中,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農業文明史的大國來說,處理好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始終是重中之重。作為“城尾鄉頭”,縣城在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具有天然的支撐作用和顯著優勢。
實踐隊員采取調查問卷與村民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地調查,聚焦于縣城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從村民視角設計了調查問卷,在提前征求村民意見后,確保疫情安全的情況下,發放給村民問卷。
成員們分析整理調查問卷數據以后得出:村民年齡大多在46到55周歲和55周歲以上兩個階段,村民普遍年齡較大,在縣城比中心城市的優勢方面,80%都勾選了與親人聯系密切和與家鄉聯系方便兩個方面。有70%的村民意愿由鄉村遷往縣城,有20%的村民選擇遷往大城市,這部分村民大多為46到55周歲左右且有一定經濟基礎,在縣城相比中心城市的發展潛力問題上,75%的村民選擇了政策落實性,60%的村民選擇了經濟可增長性,還有50%左右的村民選擇了發展環保工業。由此調查問卷可知,縣城于村民的心中意義非凡,在經濟、環保、親情維系、生活舒適度方面備受推崇。近年來縣城發展飛速,推進鄉村振興,支撐城鄉融合發展,是鄉鎮居民共同的心愿。
隨后,實踐隊成員開始對村民及村干部進行實地訪談,首先是與堤圈村村長張井利的訪談,在訪談過程中,張村長提及堤圈村村民除卻老年人,大多為農工兼業戶,且去縣城打工的村民較多,在被問及縣城及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作用時,張村長真誠的說:“縣城的經濟社會各方面條件要普遍優于鄉村,而城鎮化的推進可以幫助縣城更好地聚合各類資源。城鎮化能夠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繼而輻射帶動鄉村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而農民在縣城工作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在享受城鎮生活的便捷性與舒適感的同時,也可以兼顧家庭責任和農田耕種。”從城鄉協同發展的角度來看,縣城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向上承接大中城市的輻射,向下則是引領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的發展需要縣城的助力。
接著,實踐隊成員對村民進行了專項訪談,針對縣城打工和縣城與大城市對比展開,村民封大娘,熱情地分享了她的故事,大娘的兒子畢業于北京的一所大學,并于北京工作了幾年,縱然薪資較為豐厚,可聚少離多,大娘的身體也愈發虛弱,去年大娘的兒子考上了縣城的國家機關公務員,回家看望父母十分方便,有了家人的陪伴,大娘的身體也慢慢好起來。聽了大娘的故事,實踐隊成員感慨頗深,縣城的不斷發展留住了一部分青年才俊,助力發展的同時也溫暖了人情。隨后的村民訪談中,實踐小分隊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在農閑時期都有去縣城打工的經歷。農村勞動力一部分流入縣城,有效拉動內需,推動縣城經濟發展,也有利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增加居民收入,進一步減小城鄉差距。
疫情當下,實踐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村民熱情友好,隊員們團結一致,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調研圓滿結束,通過這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了解到了縣城對于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作用,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縣城建設,既有利于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輻射帶動鄉村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實踐隊成員通過這次實踐,增加了對社會的了解,豐富了實踐經驗,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實踐隊成員在今后會繼續學習和關注城鎮融合發展,縣城農村的相關內容,為中國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