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分類實行情況,了解城市環保程度
實踐隊員來到社區各街道進行調研,對垃圾清運車和環衛車進行清點,由于仍有部分相關車輛仍在外工作,大致得知垃圾清運車總數為十輛左右,環衛車則為二十來輛,表明該市對垃圾運輸及回收的工作十分重視,相關設施車輛配備較充分。
實踐隊員進入街道附近多個小區進行走訪調研,發現大部分小區都有較為完備的垃圾分類桶和詳細類別介紹,就算是“分類小白”,按照介紹上的指示,也可以輕松將垃圾進行“對號入座”,完美進行垃圾分類。經垃圾分類桶的齊備程度看出,該市對垃圾分類宣傳和實施下了不少功夫,致力于做到“人人參與、環保大家”的程度。由調查結果討論分析,實踐隊員們大膽猜測該市對垃圾分類宣傳較重視,宣傳力度較大,居民基本可以掌握垃圾分類內容。
開展居民問卷調研,宣傳分類必要程度
在了解到大多數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的情況后,實踐隊員對附近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看法。據報告結果分析,實踐隊員認識到大部分居民對垃圾分類有所了解,但不清楚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對完備的垃圾分類設施表示無感,且身邊的人都沒有在丟擲垃圾時有進行開袋分類的習慣,一部分居民會將家里生活垃圾成袋丟棄,顯然部分居民養成了不好的垃圾丟棄習慣。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必要性模糊不清,對完備的分類設施無動于衷,這也給實踐隊員們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實踐隊員們分頭行動,來到社區市場、學校、小區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進行分發科普傳單,并耐心回答有疑惑的小朋友一些相關性的分類知識,對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進行科普介紹,呼吁群眾將垃圾分類重視起來,合理運用分類桶等設施,養成自身開袋丟棄、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培養社會環保的良好風氣。
走訪垃圾中轉站,調研垃圾處理方式
實踐隊員來到附近社區的垃圾中轉站進行走訪調研,中轉工人熱情解釋了本市垃圾的處理方法,即摒棄垃圾燃燒,選擇垃圾壓縮,據了解,垃圾燃燒的排放物會直接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顯然違背了垃圾分類即垃圾回收的初心,而垃圾壓縮造成的污染有所降低,較促進綠色城市的發展。中轉工人提到:“垃圾壓縮后會運輸到總廠,進行進一步填埋處理,下一步會利用其進行發電、供電作業。”實踐隊員認真聆聽并記錄下中轉工人所述。
中轉工人經介紹過后,將實踐隊員帶入垃圾處理廠進行參觀,并親身進入處理車進行清運演示,啟動鉤爪將成堆的同類垃圾進行抓取分類,場面很是震撼。
據中轉工人介紹到,近年來在對垃圾處理方式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致力于完善出更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并將其用于發電,即垃圾填埋氣發電法,垃圾填埋氣是生活垃圾填埋后, 經過微生物分解, 產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氣體,進一步實現新能源的有效轉化和利用,創造優良環保的人居環境。
本次調研讓實踐隊成員們了解到本市的垃圾分類狀況及垃圾處理方式,經成員們分析討論,本市雖垃圾分類設施完備,但仍未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環保風氣,仍需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必要性科普活動,建議社區相關部門多安排一些科普活動,如入校及單位進行科普宣講,亦或是多貼一些宣傳科普橫幅等,讓清運工人減少垃圾分類的工作難度,進一步推進城市綠色環保程度。而本市垃圾處理方式較環保,摒棄了焚燒造成的空氣污染,選擇壓縮處理并用其發電這一綠色作業方式,不難看出在未來,垃圾處理又是可能性極大的一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