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實踐隊員來到廖家灣革命紀念館)
首先團隊來到了廖家灣革命紀念館。廖家灣革命紀念館位于廖家灣村,團隊成員在這里看到了很多英雄烈士的事跡,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廖氏五將軍。團隊成員在展覽廳中了解了廖運周參與的革命運動、他的革命理念以及他在淮南地區的工作。館中的紀念堂是為了紀念廖運周而設立的,內部擺放著廖運周的銅像和紀念物品,供人們瞻仰和緬懷。
團隊成員在紀念館中了解了很多廖家的革命歷史,也看到了很多歷史文件。在參觀完廖家灣革命紀念館后團隊成員對剛剛所參觀的歷史進行了總結,并對紅色精神進行了解學習。此外,團隊成員還詢問了廖家灣村村民關于廖家灣村的歷史以及對于紅色精神的看法。團隊成員積極地與村民互動,增加了對紅色基地的進一步了解。

(圖為實踐隊員正在“萬人坑”教育館學習了解我國的紅色歷史)
接下來團隊來到了大通“萬人坑”教育館,大通“萬人坑”教育館依據“萬人坑”而籌建。大通“萬人坑”是日寇一手造成的,是日寇發動侵略戰爭,在我國犯下滔天罪行的鐵證。 日寇推行了奴役政策,采用“以人換煤”的手段,瘋狂掠奪我國煤炭資源 ,短短幾個月,就有很多礦工慘死在日軍鐵騎下。團隊成員看到了當時礦工生產所用的工具、大病房、日寇殘害礦工的刑具等等,并懷著沉重的心情走在教育館里。張張圖片都在揭露著侵華日軍的罪惡行徑、令人發指的屠殺罪行。團隊成員當走到教育館的出口時,每個人都心情沉重,說不出一句話來;每個人此時都對革命先輩展現了一種非常敬佩的精神。

(圖為實踐隊員來到窯神廟)
之后團隊來到了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之一——窯神廟,它是日軍侵華時修建的一所寺廟,為磚木結構仿古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頂,青磚灰瓦;穿梁式木構,重檐下有廡廊;正面開一門兩窗,門窗上端用半圓形裝飾成簡單的日出圖樣,具有較明顯的日式建筑風格。窯神廟是日本軍國主義及其走狗利用封建迷信進行思想統治和榨取工人身上血汗錢的工具。團隊成員在來之前已經了解到了它的歷史,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就仿佛看到了日本人丑惡的嘴臉,也仿佛看到了每個工人忍氣吞聲、任人宰割、無依無靠的模樣。窯神廟見證了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這也讓團隊成員意識到: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圖為實踐隊員正在緬懷先烈,傳承紅色精神。)
最后,團隊來到了新四軍紀念林。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的上窯新四軍紀念林,是為了緬懷和弘揚新四軍的業績,并豐富上窯森林的景觀內容,于2002年新建的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里有陳毅詩抄、露天碑廊;有紫藤長廊、荷池觀魚;有陶公銅像、奇石名言;有竹林曲徑、翠竹池秀;有鐵軍史館、兵器廣場。一進入景區,團隊成員就看到了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紀念園。沿進林主路拾級而上,共37級臺階,寓意新四軍是1937年成立的,中間是兩米寬的綠化帶,林中每一塊石碑都代表一個歷史故事。 林中主路兩側的石壁上分別鐫刻著反映新四軍歷次重大戰役和重要事件的石碑。團隊成員望著這一方方碑刻,不禁想起新四軍當年英勇殺敵的壯烈場面;讀著這些碑文,就是在讀新四軍的輝煌戰史,就是在讀新四軍的革命精神。 林中栽培了許多樹木,這象征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新四軍精神萬古長青。團隊成員還參觀了新四軍紀念林陳列館,看到了很多珍貴文物、圖片等,了解了新四軍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后勤建設等方面,并學習了新四軍精神。

(圖為實踐隊員合影)
本次實踐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對之前的紅色基地探尋進行了總結會議,對這些紅色基地進行了總結反思,匯總了團隊成員所了解的歷史,總結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并對這些精神進行學習、弘揚與踐行。
探尋紅色基地,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程和歷史使命。這些紅色基地見證了中國革命的艱辛與輝煌,讓我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紅色基因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