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大食物觀,奠定節約糧食基石
在實踐正式開始之前,實踐隊員認真學習了大食物觀與食物浪費的相關知識。大食物觀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的一種觀念,在此次實踐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實地走訪過程中,通過采訪,實踐隊員們發現許多居民對大食物觀感到陌生。一位被采訪者說到“之前不清楚大食物觀,但是聽完解釋能明白它的意思,平時我們飯桌上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吃得越來越健康是不是符合大食物觀啊?” 經過實踐隊員們的解釋,很多居民都能夠發現生活中大食物觀的痕跡。同時在交流中,實踐隊員們還呼吁人們不僅要關注自己的飲食健康,還要關注食物的浪費情況,減少食物浪費。

圖為實踐隊員與日照居民進行采訪。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探明食物消費,獲悉沿海居民現狀
實踐隊員們前往張家臺村,與當地居民進行采訪。一位漁民向實踐隊員們介紹當地的現狀:“我們住在這里,靠海吃海,海鮮就是飯桌上常見的食物。有的人去碼頭買,有的人直接下海捕撈,比較肥的放在碼頭賣,賣剩下的帶回家吃。”在采訪中,實踐隊員們了解到當地居民對于自身能夠“靠海吃海”的情況具有十分自豪的情感。

圖為實踐地點展示。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通過統計調查問卷,實踐隊員們較為清晰地了解到當地居民的藍色食物消費特征:當地居民以魚、蝦、貝等為主要的消費種類,并且較為重視其新鮮程度,許多靠近碼頭市場的居民會前往購買水產品。在考慮新鮮程度的同時,居民們也注重水產品的營養價值,海參等富有營養價值的水產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居民的餐桌上。伴隨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一些較為優質的加工水產品也受到居民的喜愛,在對當地店鋪進行采訪時,老板向實踐隊員們介紹了銷售情況較好的魷魚絲、魷魚仔等休閑袋裝食品。

圖為張家臺碼頭的捕撈活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進行實地走訪,宣傳節約食物方法
“耕海牧漁”走入當地餐館,進行采訪調研。老板十分熱情的向實踐隊員們介紹熱門菜品,“大家吃的最多的就是海鮮了,來餐館都點一些平時在家做的少的、做法比較復雜的,尤其是剛捕撈上來新鮮的海鮮非常受大家歡迎,基本上上菜之后很快就光盤了。”在訪談中實踐隊員了解到:當地居民點餐的菜量較為合理,餐桌上的剩菜大多都收拾打包起來,浪費食物的情況較少出現,但是剩余的蔬菜可能不會打包帶走,造成食物浪費。在采訪結束后,實踐隊員向老板宣傳節約食物的方法:可以嘗試推出半份菜或者小份菜供不同需求的顧客選擇,通過降低售價、減少分量的方法倡導顧客理性消費。并且可以在顧客結賬時詢問其是否需要打包菜品,鼓勵顧客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帶走,避免食物浪費。

圖為實踐隊員實地走訪當地餐館后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通過實踐,隊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大食物觀”的相關知識,而且通過采訪、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日照市居民關于藍色食物的消費特征,還進行走訪調研,倡導餐館老板和當地居民節約食物,避免浪費食物。樹立大食物觀,遏制食物浪費是應對全球食物安全挑戰的重要舉措。在未來,實踐隊員們還要繼續宣傳并踐行大食物觀,用實際行動,為遏制食物浪費,推動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