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溯本源,把握海洋文化發展脈絡
“海洋,我歷來是關心的。”習近平總書記具有深厚的海洋情懷,在福建工作期間就開創了建設“海上福州”“海洋強省”等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海洋強省、海洋強國,都離不開繁榮的海洋文化。閩在海之中,海為閩人田。福建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優勢,千百年來,福建先民傍海而居、向海而興、拓海而榮,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海洋文化。第一站,實踐隊來到了表征“福建海洋文化從這里開始”的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該館是福建省第一座依托于史前遺址的博物館,是福建省唯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遺址,彰顯了福建海洋文化的價值和地位。

通過講解員的現場解說和近距離觀摩遺址,實踐隊成員了解了福建海洋文明的起源,對五千年前曇石山人生產、生活原貌有了直觀的認識。隊員們仔細端詳具有鮮明海洋文化特色的珍貴文物、各類石器陶器、圖片資料等,對先民們“向海而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參觀學習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海洋文化的豐富內涵,先民們“披荊斬棘、拓展海洋”的意識、“勇于探索、敢拼會贏”的精神和“精工造物、銳意創新”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海洋文化的精華,從中可以汲取到無限力量。海洋文化是建設海洋強省、海洋強國的內在支撐和動力,通過實踐學習,同學們領略了福建海洋文化的魅力,堅定了海洋文化自信自強,立志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海洋文化,為推進新時代海洋文化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文化探尋,堅信閩臺兩岸同根同源
五千年前,中原各類文明光彩奪目的同時,福建先民也在曇石山一帶創造出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文化類型。曇石山文化是對中華文明多元起源學說的強有力證明,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曇石山文化也是先秦時期閩臺兩岸海洋文化的源頭。通過參觀學習,隊員們了解了海峽兩岸同時段內,石斧、凹石、圈足器、指印、刻劃、戳點及貝印、陶器的裝飾技藝的相似之處,認識到曇石山文化對史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閩臺古文化淵源以及南島語族的起源等課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返程后,實踐隊成員針對閩臺兩岸海洋文化開展學習探討。通過查閱文獻資源等方式,隊員們發現閩臺兩岸從古至今都有著其密切的聯系,而曇石山遺址與南島語族生活習俗都其相似之處。探討過程中,同學們關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廣大臺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國家好,民族好,兩岸同胞才會好”“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等重要論述,與閩臺海洋文化相結合,逐一進行個人觀點分享,紛紛表示通過探尋海洋文化文脈,更加深刻感受到兩岸同根同源的歷史淵源和不可分割的血脈親情,希望未來成為兩岸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

文化傳承,講好海洋文明故事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福建海洋文化,第二站,實踐隊來到曇石山歷史文化街區,分發文物保護宣傳冊,制作海洋文化、曇石山文化主題海報的文創產品,向游客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引導大眾親近海洋,樹立海洋意識,厚植關心海洋、熱愛海洋的情感,讓海洋文脈“傳下去”。在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隊員們還拍攝了相關宣傳視頻,后期將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進一步推廣福建海洋文化、海洋文明保護和考古知識等。實踐隊以創新致敬傳承,做到思想更精深、行動更有力,在宣傳和推廣海洋文化中,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激發愛國情懷和海洋情懷。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有效結合,為同學們學習探索福建海洋文化和閩臺文化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同學們深刻領悟福建海洋文化精髓,自覺傳承和發揚海洋文化,激發投身海洋強省、海洋強國建設和推進祖國統一的意識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