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紅色起點,講好寧化故事,走新時代長征路
--福建商學院外國語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福建商學院外國語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長征路上學黨史,見人見物見歷史。7月15日-7月18日,在福建商學院外國語學院翁云星老師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陳陽老師的帶領下,“探尋紅色起點,講好寧化故事,走新時代長征路”實踐隊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圖 1實踐隊在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內合影
- 長征如詩,紅色起點憶崢嶸
在寧化縣革命紀念園,隊員們瞻仰毛澤東的銅雕、革命烈士紀念碑,再憶寧化籍子弟兵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不怕苦、不怕死,英勇善戰,用自己的鮮血和身軀譜寫了紅軍長征英雄史詩的偉大壯舉。

圖 2實踐隊在寧化革命紀念園內參觀學習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是福建規模最大的紅色主題場館之一。實踐隊踏著地磚上鐫刻的時間印記,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在基地內的幾個展區間穿梭。從蘇區核心區的建立,到紅軍長征的壯麗史詩,再到新時代的長征征程,每一步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不朽的精神。館內珍藏著我國發現的唯一一本保存最為完整、正規出版印制的軍用號譜——《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在當年通訊設備奇缺的環境下,軍號聲既是“無形的指揮棒”,也是“聽得見的密碼”。“人在號譜在” 的感人故事更是指引著隊員們重溫崢嶸歲月,激揚奮進之志。
圖 3實踐隊在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內參觀學習

圖 4講解員為實踐隊講解紅色故事
- 寧化如畫,紅色精神永流傳

圖 5實踐隊在兩萬五千里長征出發地前合影
在紅軍后代曹祥增老先生的帶領下,實踐隊一行深入承載著厚重歷史的西南五鄉農民武裝暴動指揮部舊址——曹氏家廟,以及長征出發前英勇集結的標志性地點雞爪梨樹。曹老說,曾任蘇區干部的父親親筆書寫的回憶錄便是他的傳家寶,他堅持口口相傳,代代傳承,紅色精神深深根植,他的孩子成為現役部隊干部,駐守祖國邊疆幾十載。聽完曹老的講述后,隊員們更加堅定繼承革命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信念,讓紅色精神從符號、理念,變成我們身邊鮮活的日常,成為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傳家寶。
圖 6實踐隊在雞爪梨樹下聽曹祥增老先生講解

圖 7實踐隊在曹氏家廟內參觀學習

圖 8實踐隊與下曹村村干部賴永鳳進行交流

圖 9下曹村村干部賴永鳳引導實踐隊參觀革命舊址
- 信念如山,紅色使命強擔當
校青馬班學員、青年宣講團成員郭文靜分享此次實踐中的所思所想,結合青馬班學習的成果,為師生和村民們開展理論微宣講。她號召隊員們爭當弘揚中國精神的排頭兵,在苦學、苦練、苦干中成長成才,為更好傳承長征精神而不懈奮斗。

圖 10宣講團成員郭文靜開展宣講
馬克思主義學院陳陽老師為實踐隊成員們上了一堂生動思政課。他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千友”展開,引出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關于學習、實踐與交友的感人故事,為青年學子指明了成長的方向,倡導多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陳陽老師結合《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第二卷,鼓勵青年人要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努力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在社會的廣闊天地大顯身手。
圖 11馬克思主義學院陳陽老師開展“行走的思政課”
長征萬里雄關道,征程漫漫不停歇。長征,是中國共產黨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實踐隊成員們表示,重走長征路,追尋紅色足跡,不僅是為了銘記歷史,更是為了照亮未來。講好寧化紅色故事,讓紅色血脈、革命薪火代代相傳,新時代青年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