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漸漸不及電子銷售模式,為此國家也出臺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等相關政策法規來明確要求發展電商助農,為其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在國家的號召、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的情況下,多個之前依靠傳統耕種、售賣而維持經濟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地區通過開展電商的新型農產品銷售模式而逐漸擺脫貧困,奔向小康。基于此,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魯產電銷 裕農鄉興”實踐調研隊前往日照莒縣閆莊的電商助農總部進行了實地調研,深入了解電商助農的歷程和發展電商對本地區和當地村民的影響。
參觀公司總部,了解電商發展思路
實踐隊隊員們通過提前聯絡和協商,于1月9日上午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對其電商助農的發展歷程、發展思路以及發展至今所得的成果進行了采訪和學習。據了解,該地的電商助農模式于2014年正式開始推行,將“覆蓋-孵化-服務-賦能”作為其基本思路,并結合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地瓜,開展線上銷售。其主要的宣傳平臺為抖音、小紅書等當下較為流行的傳播平臺。
相關人員表明,在售賣地瓜的過程中,他們也側重將消費群體轉移向青年人,積極出產以地瓜為原材料的初級加工產品,比如地瓜干等。與此同時,他們也不僅僅局限于銷售地瓜及其初級加工產品;他們利用的電商平臺結合莒縣的歷史文化,發展文創產品,曾經生產的莒寶寶、當地特色剪紙等文創產品深受當地不少的年輕人喜愛。

圖為實踐隊隊員們正在參觀公司總部,了解在發展電商助農過程中推出的特色農產品 中青網通訊員 趙昕冉 攝
參觀生產工廠,了解生產過程
實踐隊隊員們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到達其生產工廠中了解其生產過程,其工廠主要分為三個大的模塊——分選、包裝、銷售。分選則是將滿足銷售標準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將不合格的產品剔除,以保證產品質量;包裝模塊則是根據消費者所在地的氣候特點將產品進行不同類別的包裝,比如,運輸往東北地區的農產品就會采用帶有保溫層的包裝,以此保障農產品在運輸途中不受損傷,減少售后問題;而銷售這一模塊中包含了物流運輸和電商宣傳兩個小的部分,電商宣傳主要是通過開展直播,消費者通過線上鏈接下單購買產品;物流運輸則是根據消費者所在地選擇不同的運輸公司以節省運輸時間、運輸成本,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同時提高利潤率。相關人員表示,工廠中的工作人員大多為文化程度不高,年齡較大,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村民,該工廠的建設為其提供了工作崗位,使其能夠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并且該工廠的上班時間沒有嚴格的限制,能夠滿足當地的“家庭主婦”,能夠工作家庭兩手抓,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滿足感大大提高。

領悟電商助農影響,展望電商助農未來
在了解電商助農的發展思路、歷程、影響等相關方面的情況后,實踐隊隊員們進行了分析整理與總結,首先,閻莊利用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紅利,把握住了“流量密碼”使當地經濟得到提升,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然而在我們的訪問過程中也發現一些電商行業發展中遇到的一些挑戰:村民對電商行業的認知有限,只有少部分村民能夠意識到線上銷售的優勢;電商的支付與金融風險仍存,仍需完備的資金鏈,金融鏈;市場競爭的壓力與日俱增,當地的電商應該積極利用當地的特色優秀傳統文化,使其與本地電商的發展相結合,實現當地特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本地的知名度,提高產業競爭力,使當地的電商助農產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總體來看,當地電商助農的發展模式是可行的,有著許多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風險和挑戰,當地干部和相關負責人應該審時度勢,帶領當地村民大步邁向致富路。

圖為“魯產電銷 裕農鄉興”實踐調研隊出發前合照 中青網通訊員 黃柯 攝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