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雙減”政策下加強科學教育的號召,7月4日,河南師范大學“化羽科創”i科普志愿服務團走進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種德小學,為三年級及以上學生帶來了一場“趣味化學點亮青少年科學夢”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課程伊始,團隊成員創新采用“魔法顯色”互動環節活躍課堂氛圍。通過亞鐵氰化鉀、硫氰化鉀與氯化鐵溶液的顯色反應,讓學生在陣陣驚嘆聲中直觀理解化學反應原理,迅速拉近他們與化學知識的距離。實驗環節精彩紛呈,成為課堂的一大亮點。“變色龍”實驗中,高錳酸鉀與葡萄糖溶液發生反應,產生7種顏色的漸變過渡,學生們專注記錄下這一奇妙過程;“水中花園”實驗通過硅酸鈉溶液與金屬鹽的沉淀反應,打造出宛如珊瑚群的“化學花園”,令學生們嘖嘖稱奇。團隊成員在演示過程中特別強調實驗規范,詳細講解玻璃棒“豎直單向輕攪拌”的操作要領,以及藥匙“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標準化使用流程,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嚴謹性。

課堂上,志愿者清晰闡釋化學內涵,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教導,強調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并梳理了化學發展史,從1661年波義耳定義元素,到1965年我國成功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重大突破,結合“黃金雨”“丙酮手電筒”等趣味實驗視頻,生動展現化學的學科本質。

“化羽科創”i科普志愿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基礎教育融合的創新嘗試,通過“專業科普+思政教育”模式,寓教于樂,把抽象的化學知識變成觸手可及的‘魔法’,讓孩子們在趣味互動中感受科技報國情懷、提升實驗探究與創新能力。
(“化羽科創”i科普志愿服務團 孫心玲)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