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碑左側青褐色大理石“烈士英名錄”碑廊上,鐫刻著自辛亥革命以來,懷遠縣504位烈士的英名。他們中,有為推翻清王朝獻身的革命志士,有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民族英雄,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和保衛、建設新中國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后方,整齊排列著九座醒目的漢白玉烈士墓穴。他們中有寧死不屈,被國民黨反動軍隊活埋的中共黨員、被槍殺的愛國學生;有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保衛疆土、壯烈殉國的解放軍戰士。陽光照在每一塊墓碑上,每一塊墓碑上都寫著烈士的名字,以及他們是何時何地犧牲的,真想知道雕刻這些墓碑的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雕刻的呢?或許會讓人鼻子發酸吧。遙望園子里的花草樹木、悠閑的觀光者,我想人們臉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們所希望的嗎?他們用自己的犧牲換取現在的和平,換取人們的幸福…··
紀念碑右前方,有座造型古樸的花崗巖石亭——雙烈亭。“雙烈亭”是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懷遠籍烈士宋玉琳、程良的專亭。后來我查了資料才知道這個亭子的由來。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爆發,宋玉琳、程良隨黃興攻打兩廣總督府,冒死爭先,沖鋒陷陣,血染戰衣,彈盡力竭,不幸被俘。宋玉琳臨刑前大義凜然,慷慨陳辭。死時年僅32歲。程良在清提督李準逼問時怒目相對,一言不發,視死如歸,被稱為“啞黨人”,罹難時年僅28歲,二烈士遺骨葬于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墓,英名列入七十二烈士碑記。我注視著這些烈士的照片,照片上寫著英雄們的種種英勇事跡,他們用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他們的革命精神將浩然長存,萬古長青。現如今,不正也有許多像他們這樣的人嗎,就像白衣天使、像抗洪戰士、像中國共產黨·……這不正是他們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嗎?
有許多事雖發生過,但會隨時間慢慢被遺忘;有些人雖揚名一時,終究被歷史浪潮淘去。當我參觀完整個陵園出來后,我站在陵園的門口往里看,回想起那些為了祖國而永遠沉睡著的烈士們,是他們,為了祖國,而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是他們,在敵人的鞭子下毫不畏懼,寧死不屈!一時有些感慨萬千。雖然烈士們已經犧牲了,他們的精神依舊長存,我們要始終記得,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不忘使命!現在的我們應當好好學習,學習烈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多為祖國做貢獻。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時代精神!(通訊員 郭雪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