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黃河哺育著我們,卻也曾摧毀人類聚落、毀壞人們的基礎設施。近百年,黃河在東營地區形成了地上河,防凌防汛工作艱巨,按照當時薄弱的防洪建設,一旦遇上多雨年就有決堤可能,對周邊村落居民財產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為解決防凌防汛問題,國家批準建設黃河南展寬工程,南展區作為黃河南展寬工程的蓄滯洪區,居民離開家園。近年來,南展區被取消滯洪和蓄洪功能,東營市開啟了房臺遷建工作,領村民們住進新社區。這些居民,就是我們實踐團訪問的楊廟社區的第一代建設者。這次實踐,楊廟社區不僅消除了我對農村的刻板印象,還讓我對現代社區有了新的認識。
習總書記一直以來都關注著黃河流域。我們看到他走遍黃河上中下游九個省區,親自了解當地發展情況以及居民生活情況,走進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生活、關心居民......本次我們實踐的地點楊廟社區,便是習總書記走訪過的眾多社區之一。在楊廟社區,習總書記說:“要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我們站在習總書記當年與居民們談話的地方,抬起頭,看到了嶄新的農村氣象——現代社區的建立與發展。這不是我們印象中只有有簡陋土房和泥濘土路的農村,在這里,住宅樓排列整齊,住宅樓間道路平坦。我們從綠樹間聽到蟬鳴,從樓宇間感受現代化氣息,從閑庭信步的居民間發現安居樂業的真實表現。路過楊廟社區的老年人食堂、文化體育中心,我不禁感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許多農村、舊社區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了,鄉村振興戰略和三農政策的成果已經顯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