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成果見風貌,中國精神見真章。在朱瑞華書記的帶領下,實踐隊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當地照片的展覽室,在他的講解中,總書記細心暖心慰問受災群眾的形象躍上屏幕。一組組照片都值得細細品味總書記對受災群眾的關心和牽掛,感悟黨始終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我深切體會到對于災后重建工作的進展之快、效果之顯著,體會到了中國力量,感悟到了中國精神,感受到了中國速度。我們作為當代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一定要不怕苦、不畏難,勇挑重擔、主動作為。涓涓不寒,是為江河;源源不斷,是為奮斗;生生不息,是為中國。


跟隨直播鏡頭,實踐隊帶我們來到了師紅兵老人家中,師紅兵老人為隊員們介紹了災后新添置的農作用品和生活用品,并講述了總書記到他家的全過程。通過實踐隊員與他的交談聊天我感受到黨對受災群眾的關懷,看見了村民幸福感的提升。在交談中他臉上洋溢著的笑容和言語之間的高興,都在說明災后重建工作成果的顯著和黨對于受災群眾無微不至的關心。
“中國,從根本上說,是鄉土性的”,一個個兼有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的美麗鄉村才會展現一個最為真實的立體中國。由此看來,鄉村興則國家興,要讓中國屹立于世界,鄉村振興刻不容緩。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召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看到此處我耳邊仿若響起了總書記的諄諄教導,當“青年”遇上“鄉村振興”,可以繞道走,也可以迎難而上。后者的選擇讓理想有了鈣,靈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臺。青年強則國家強,身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應把人生夢想匯入時代潮流,讓蓬勃青春與家國共振,我們應參與鄉村建設,為祖國發展無私奉獻。

本次實踐之行,我知道接力棒已經在我們這一代青年手里傳遞,一批批在農業農村領域大施所能、大展才。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擔當,切實為振興鄉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把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青春的風采才會璀璨奪目;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青春的價值才能得到升華。征途漫漫,惟有奮斗!
(通訊員 常娜 樊世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