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們首先來到位于京杭大運河上方的拱宸橋,橋上的亮麗風景和京杭大運河的寬大不禁讓人感慨古人的智慧與毅力,完成如此龐大的工程在如今都不是一件易事,更別說放在全靠人力運作的古代了。看著拱宸橋那道屹立千年如巨蛟般的橋身,看著橋洞兩旁下趴著的兩雙趴蝮,看著往來不絕井然有序的大運船,小隊成員無不感慨大運河之偉大,中華人民之偉大。璀璨的大運河文化,無限的運河風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千年運河哺育了兩岸人民,迷人的水上風光也為文旅融合奏響華彩樂章。
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讓大運河說話。小隊成員為了更好的了解大運河及其文化,參觀了位于京杭大運河旁邊的中國扇博物館。在中國扇博物館里,我們欣賞了很多精美的古扇,了解了扇的制作工藝流程。同樣在中國傘博物館和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小隊成員也了解了很多關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在中國傘博物館里,不僅僅科普了傘的歷史起源和制作工藝,還展示了各個朝代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傘;而相比于傘博物館,刀剪劍博物館中,我們所看見的從遠古時期的石劍到春秋時期的青銅劍到后來的鐵劍,更多的是融入古代匠人的智慧與軍事才能;與劍不同的剪,各式各樣的剪刀讓我們對古人的心靈手巧更加贊嘆不已。最讓人受益匪淺的是在位于大運河旁邊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館內分為四個展廳,展演了‘‘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大運河的利用”、“運河畔的城市”、和“運河文化”等很多有關與大運河的人文歷史,再者說各個閘口,出土的歷史文物,大運河的興衰歷史等,讓小隊成員們對于這項偉大工程從各個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參觀這些博物館的過程中,我們對于大運河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推進大運河文化建設和運河文明保護,深刻挖掘運河文化的歷史內涵,認識大運河文化對當今的文化發展的意義,均十分關鍵。
在水文水資源科普展廳,展廳內提供了大量有關于杭州水文水資源的材料,這些真真實實的水文資料日后對于大運河的水質水文調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護水巡河的同時,小隊成員也對周邊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與采訪,訪談對象從有經驗的巡河大爺到同樣有暑期社會實踐的小學生,從他們的視角多方面的了解大運河的發展歷程。無論是老一輩還是年輕一輩,對于大運河的保護和大運河的發展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建議。
護水巡河小隊在臺州路社區的幫助下,進行了宣講。向附近的居民宣講了京杭大運河史、關于保護京杭大運河的垃圾分類行動和保護大運河的意義。提高周邊居民對于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和保護的關注度。
在社區宣講完后,小隊成員們開始發派關于保護大運河環境的傳單。一開始并不順利,因為居民們并不知道我們發派傳單的目的,但在我們耐心的講解之下,接受的居民逐漸多了起來,傳單的宣發也漸漸順利了起來。
“通達千里,運化古今”。大運河悠然流過千載,流向遠方。大運河文化歷久彌新,文化底蘊深厚,我們應保護好、傳承好大運河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喚醒時代價值。
大運河的開鑿,有效地保障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京杭大運河被譽為政治之河、經濟之河、文化之河,我們要向世界展示它擁有的幾千年文化,讓大家知曉它的歷史和建造意義,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智慧精髓。同時,我們也要讓“大運河”這塊中國文化的金字招牌和世界文化遺產不斷的綻放出新的光彩。大運河貫通南北,打破了地域的界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為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一條流動的不朽“史詩”,所以要更加了解我們的京杭大運河。水運涵養水韻,水韻激揚水蘊,傳承歷史文脈、講好運河故事、貼近群眾需求,就一定能推動大運河文化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