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作為一個在中國人民心中有著特殊含義的革命圣地,一直存在在我從小到大的書本上,父輩祖輩們的講述中,歷史電影的熒幕上……在這次實踐之前,大約是在未滿十歲的時候,父親便攜我追尋過先輩們的足跡。不過當時因為年紀尚小,且一路顛簸的緣故,并沒有什么太深的感悟,為數不多留在印象中的,除了延安的洋芋擦擦等一眾美食,也就是那幾個先輩們住過的窯洞,讓我在此后的酷暑之中,經常想起。
這次,作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家國天下行實踐隊的一員,我再一次來到了這座記憶中滿是擦擦和窯洞的城市。不過這次,也許是作為哈工大的一份子,親歷了美國的打壓,還可能是經歷了步入全面小康的過程,再或者是見證了中國近年來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步步的提高,總之,這次去延安前的心情,便是完全難以言說的激動,尤其是聽說可以去梁家河,可以去習總書記當年插隊生活過的地方看看以后。
初到延安時,相比于很多年前模糊印象里的小城,眼前的延安繁華熱鬧了不少。不過洋芋擦擦仍然在街邊的小店吆喝著,窯洞依舊在半山腰滿是的,聽人說廢棄了不少,人都搬到新區的高樓社區住著了。陜西的方言依舊熱情真誠卻又神秘,去梁家河的時候,我們坐了當地的小巴,紅色的。一路沿著當地的村落開,村民們也就上上下下的,在車上的嘮著家常。那天陰雨連連,和村民們交流時,他們得知我們此行去梁家河,便紛紛插話起來:“唉,該去的,該去的,現在的年輕人就應該去看看當年總書記怎么吃苦的……”“現在的娃子,吃過苦的都少嘍……”然后便又是聽不懂的陜西話,聽的懂的,只有他們的信念感,和對老一輩革命家們,對習總書記由衷的敬佩仰慕。在此還要感謝一下司機師傅,在返程時專程到梁家河村口接我們一行。不然雨大路遠,返程確是不易。
在前去梁家河之前,我確是了些功課的,但是沒想到梁家河村真的在群山之間。當地的村民早已不用在山村中與自然抗爭,住進了鎮子里的新樓。留在村子中的也是經營著餐館、小鋪子之類。聽講解員講述了習總書記當年的故事以后,習總書記的形象在我的腦海里更加的豐滿。我覺得,習總書記能提出如此多利于基層百姓的政策,與他真的在基層體會過勞動人民的不易息息相關。習總書記作為真正懂得老百姓需要什么的領導者,才會受到百姓的擁護、敬佩。
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重游楊家嶺、棗園,從長征開始重新體會中國共產黨的那段艱難卻又偉大的歷史。一件件歷史文物,仿佛在訴說著它們的主人的故事,訴說著長征、訴說著勝利會師、訴說著延安的十三年春秋。尤其是主席住過的窯洞,防空洞的小門里透出的寒氣在八月的夏天尚且刺骨,當年的冬天,主席的書桌就正對著防空洞洞口,一代偉人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寫下了一本本著作,還形象的把不良作風比作防空洞里的歪風。或許,正是有這樣的堅強、樂觀的精神,先輩們才能跨過如此多的坎坷。《再回延安》劇中一個片段也是這樣,戰士們玩著吃饅頭的游戲,兩手捧著空氣做的蒸籠、饅頭,一個個的分發,直到凍到、餓到暈倒。當時,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換做我們這些“沒吃過苦的娃子”,可能早已無心顧及理想。但如果先輩們當時放棄了,那么現在我們美好的幸福的新中國,就將不復存在了。那一刻,我想起了《錯位時空》,在B站演出時,陳延年和他的扮演者隔著時間的幕布對唱,如果先輩們真的能看見現在的生活,那該有多好。吃不完的饅頭就不必是幻想。當然,先輩們無法親眼見到如今的中國,我們就更有責任去珍惜當下先輩們創造的生活,去守護好,建設好這個國家,去替他們繼續完成未完成的理想,也是我們應有的中國夢。
另外,作為這次實踐隊中的視頻記錄者,我本來還擔心錄不夠素材。可是當我到了每一處景區,或是延路的風景,我都想用攝像機把他們記錄下來。我想讓更多的人通過我們這次實踐,了解延安,或者至少對延安產生一點點的興趣,想去了解、接受紅色教育。我也想記錄下實踐隊每個同學認真了解、或感動、或敬佩的眼神。實際實地的體驗與走訪給我帶來的影響力、教育,真的遠大于書本上的文字。我想,我們的紅色教育真的還可以覆蓋面更廣,讓更多的學生去到革命圣地。只有心中真的有了理想,眼里真的有了光,未來才會更加的明朗。
臨別延安時,我又去吃了洋芋擦擦,旅店外半山腰的窯洞應是改建了。一夜的火車轟鳴以后,延安話也漸漸少了。走咧,延安。但從此以后,在我心中的延安便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不只是熒幕上的影片,也不只有洋芋擦擦和窯洞;而是一個由星星之火匯成的熊熊的火炬,不斷點亮著前行的火把,照亮著我的信仰、理想,照亮著中國夢!
作者:趙春森來源: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閱讀: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推薦
從此以后,在我心中的延安便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不只是熒幕上的影片,也不只有洋芋擦擦和窯洞;而是一個由星星之火匯成的熊熊的火炬,
為響應國家與學校號召,展現當代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6月25日到7月16日,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疫”不容辭—點點微光
孤寡老人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他們往往孤獨而寂寞,尊老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每一位孤寡老人送去善意,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暑假期間,“江淮舉旗團”分隊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總結
100多年前,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中國人民奮起抗爭。70多年前,天安門城樓上一位偉人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
7月10日至7月13日,青島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鄉約藝夏”實踐團為收集鄉村特色視頻素材在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煙墩角村開展實踐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我國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圍繞治國理政等方面發表了大量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新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