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共同富裕的重要精神,深入了解黨的基層建設內容,充分發揮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帶頭作用。七月中旬,我們坐上了去往府谷的火車,心中滿是對旅途的期待。事實證明,這趟旅途的目的地府谷是那般令人流連忘返,那里的人是那般可愛令人敬佩感動。
第一天我們來到了新府山四號小區,調研組成員兵分三路,對小區居民進行問卷采訪。因為四號小區是搬遷移民安置小區,所以居民年齡多為60歲以上,爺爺奶奶大多健談好奇新鮮事物,見我們參觀小區,目光便在我們身上一動不動。
我記得有位奶奶當時正在太陽下擇菜,我們詢問她是否方便回答我們的問題時,她把手在衣服上蹭了蹭,笑著對我們說“當然可以”。雖然奶奶的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可她的笑容是那樣燦爛,那樣溫暖。她不但對我們問的問題非常認真的回答,還給我們講了很多故事,她說看著我們像是自己的娃娃,就想給我們講講自己年輕的時候。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新府山易地搬遷農業產業園。在那里,我們見到了農業基地的技術顧問朱師傅,朱師傅說自己就是一個農民,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個專心于大棚種植管理的農民。朱師傅帶我們依次參觀每個大棚的農作物,整個參觀過程中,朱師傅就每個農作物的學名、生長習性、生長周期、病蟲害防御等專業知識為我們展開了詳細的介紹。在我們的眼中,大棚像是朱師傅的一件藝術品,井井有條,生機盎然。大棚里種植的蔬菜水果種類很齊全,香瓜、西藍花、甘藍、長豆角、無絲豆、西紅柿、西瓜、黃瓜等應有盡有種類十分齊全。
當我們對朱師傅進行采訪時,他有一些緊張,他說他就是一個農民不大會說話。印象最深刻的是問他對于大學生有什么建議,朱師傅說:“必須實踐,只把簡單的搞懂那不行,必須簡單的復雜的都得會,必須要認清以后,分清什么植莖該去,什么植莖不該去,養到什么程度該去,你必須認清形勢,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形成早了養得比較裸,形成晚了養得壯”。
第三天,我們去到了新府山社區,對黨群書記白雪峰進行了專訪。白書記對于新府山社區的情況“了如指掌”,不僅對于社區的基本范圍及基本情況,更是對于住戶及人數心里都有數,是時時刻刻把新府山社區的事放在第一位的書記。
他說,我們常在黨史學習教育的時候,有句話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了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我們要趁自己年輕的時候去努力,去做一些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才有價值。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退休的時候,步履蹣跚的時候,我們回想起來年輕時候,也覺得不枉此生,這樣就圓滿了。
與白書記的交談,更讓我覺得府谷這里的人都很“可愛”,交談過程中,我們更像是親密的朋友在談心,他并沒有高高在上的官架子,而是和藹可親的回答我們的問題,也給我們講了許多道理,那些人生漫漫路途中的道理。
此次的三下鄉之旅,不僅僅是去探索了府谷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幫助下的成功轉變,更是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經歷,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通訊員:田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