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是師范人心中朦朧而溫暖的情懷。育才,是師范人投身教育事業的美好愿望。師范生作為教育力量的預備軍,參加暑期公益支教實踐活動,既能磨練自己又能奉獻社會。2022年7月,懷揣著這樣的心情,我參加了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德雅書院赴阜南育蕾小學支教實踐團隊,在阜南縣黃崗鎮這個柳編之鄉,編織著屬于教育的心靈柳條。
“老師,你是大學生嗎?”
剛剛成為育蕾小學一二年級的近六十位小朋友的班主任,我還有些局促緊張,擔心自己做不好工作。一位小朋友輕輕地問了我這個問題,他雙手絞著衣角:“我以后也會成為大學生嗎,我也想上大學。”一瞬間,我的心臟被一種激情所俘獲:教育就是擁有這樣力量,同學們雖然身在這一方小小的教室,心卻在遠方。勤奮學習充實了他們的大腦,小學、初中、高中……漫漫讀書路,也是孜孜不倦成才路。大學是高等教育的殿堂,培養同學們對大學的向往,就是培養同學們養成不斷學習不斷提升的習慣。我身為師范學校的一名大學生,理應向孩子們展現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當好榜樣。
“老師,你下次還來給我們上課嗎?”
為了營造教學新風尚,同時也響應雙減政策,育蕾小隊特別開設了諸如故事課、剪紙課、手工課和科學實驗課等一系列特色活動課程。而我的任務,則是帶領大家學習“二十四節氣”主題課。我發現同學們學習的知識面廣,卻不夠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小朋友們都能夠背誦節氣歌,卻不懂得它的意義,其中一個小同學還對我講:“老師,有小滿那就一定有大滿吧,成雙成對的多好。”這童言可愛又可笑,堅定了我上好主題課的決心。人生第一堂五十分鐘的課程,念啞了我的嗓子,卻滋潤了他們的學識。下課后,一位坐在角落里的小女孩來問我以后是否還來上課,她很靦腆,上課時并沒有大聲地回答問題。但我明白,她一定在朦朧中感受到了研究學問的奧秘與趣味,而這也是我支教的意義所在。支教的時間并不長,但是通過啟發式的課堂,對小朋友們產生一絲觸動,讓她們漸入佳境,此行足矣!
“老師,這個送給你!”
在一堂手工課后,我和值日的同學們一起打掃班級衛生,穿著花裙子的她走到我面前,捧起了課上剛剛做好的粘土花朵,示意我接過,。作為認真聽講的獎勵,手工老師允許所有同學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帶回家,她卻將這珍貴的手中作品送給了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教書育人帶來的、難以言喻的精神愉悅。孩子們純真的贈予洗滌了我疲憊的心靈,告訴我有奉獻必有回響。愿我得到更多學生的認可,愿我也有桃李滿天下的一天,能夠驕傲地對人展示我的學生。為了達成這個愿望,我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水平,用微笑、善良和真誠對待學生,不負“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校訓。
在課堂上走遍世界,在學習中長大成人。育蕾花圃,花開正艷,一代代的育蕾園丁用心澆灌,讓花香傳得更遠、更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