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要保持自我理想,守護自己精神的象牙塔。尼采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當今社會物質經濟的飛速發展,與之俱來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面對燈紅酒綠的物質侵擾,不能功利化,物質化,更不能失去自我品格。面對種種不如意時,也不能放棄自我。新世紀的斜杠青年,既沒有躲避現實,也未曾隨波逐流,在生活中追求內心的平衡,在當代社會葆有自己的理想。紛繁現實中,保持自我,,守護住象牙塔,才能擁有純粹之精神。
誠然,象牙塔代表了純潔,但始終拘泥于象牙塔中卻是一種自命清高的表現。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個體,不可能做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希冀于象牙塔中躲避社會的人是不切實際的。他們雖然自稱熱愛真理,卻無所事事;他們不滿社會、貶斥世俗,卻無一例外地走向沉淪、平庸。正如妙玉自稱“檻外人”,嫌劉姥姥臟,譏黛玉喝舊年蠲的雨水茶,卻落得“世難容”的悲劇。同樣,藏身于象牙塔內自守孤傲的人,如何去實現自我之理想?
象牙塔中的真理務必回到塔外。投身社會實踐,才能實現自我理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象牙塔中尋得的真理,而實踐缺失,將留于紙上談兵的尷尬境地。更重要的是,社會的實踐給人追尋新真理的方向。費孝通教授在西南聯大任教時,對周圍的農村進行了細致的考察,才在《鄉土中國》中提煉出了中國鄉土社會的精華理論。他并沒害怕泥濘沾染教授的長衫,雨水打濕珍貴的草稿,而是勇敢的走到真實的社會中去,從咿呀的方言中找尋真理,又為周圍的農村提供了發展方向。假如,他蝸居在一方象牙塔中,又如何能寫就這本著作?魯迅曾呼吁大學生“走出象牙塔”,就是要告訴人們在社會中學習。
不要停留于塔內,理想來源生活,更要投身社會實踐,指引生活。讓我們在守護自己的精神的象牙塔,勇于去實現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