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為研究歷史提供著堅強的實物例證,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文物古建,啟發(fā)著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千年文化淵源流長生生不息;文物古建,激發(fā)著新建筑設計和新藝術創(chuàng)作,古人的智慧在現(xiàn)代迸發(fā)出新的內涵。學習古建筑、保護文物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至關重要。7月9日,城建院赴太谷古城開展了“保護文物古建 傳承中華文化”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文物保護意識。
實踐隊到達太谷古城合影
據了解,太谷古城始建于1400年,明清之際有一大幫晉商來此發(fā)展,為古城帶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空前的發(fā)展機遇。孔祥熙故居是我們參觀的第一個古建群,宅院整體坐南朝北,現(xiàn)存正院、廚房院、書房院、戲臺院、墨莊院、西花園及部分殘損的東花園。它由多個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每個套院均沿中軸線方向分割為多個四合院。各院間用明廊、抱廈或過廳相隔。主體建筑均使用斗拱飛椽,造形美觀大方。木構部分雕梁畫棟,瀝粉堆金,宛似七彩虹霓,內有不同的展廳,介紹了孔祥熙的一生和他家人。參觀的過程中我不經感慨孔祥熙宅院的建筑之精美,館藏之豐富。作為晉中民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融合了南方古典園林的特色,在建筑規(guī)模和建筑構造上都彰顯著晉商的身份,地位和實力,對于展現(xiàn)當?shù)亟ㄖ䴕v史風貌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孔祥熙故居院落
孔祥熙故居之行結束后,我們沿著古城街道,觀察著古建的修復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品麥稈畫,我們聚在一起學習那些脫離書本的知識,切身感受著雕梁畫棟的藝術和磚瓦青石的碰撞。
手工藝品麥稈畫
那些門牌上寫著危房的院落里高低不平,碎掉的磚塊和落滿灰塵的自行車蜷縮一隅,越深入越覺得破敗荒涼,突然間傳來的飯菜香和小孩稚嫩的笑聲瞬間成為了畫面唯一的彩色,古舊的院落依然承載著年輕生命的翻騰,歷史的車輪又碾過新的道路,昔日還復眼前。古建筑的雄偉和壯闊我在書上看得很多,規(guī)劃和修復聽老師講得也很多。這次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帶領我們實地觀察,聽當?shù)厝诵睦铩⒖谥械墓懦牵瑫r,實際的去看,看雕刻的每一筆回旋;真實的去摸,摸歲月沉淀下木頭的紋理;切實的去感受,感受盛夏驕陽下我們的團結堅定。或許,這就是三下鄉(xiāng)的意義。
實踐隊一行人參觀太谷古城街道

實踐隊在古城樓下的合影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我收獲頗豐,不僅近距離觀賞到了古建筑,感受到了古建修復的魅力,也懂得了實踐的重要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大學階段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大學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抓住每一個學習的珍貴機會,持續(xù)提升自我。今天,我是古建修復的觀看者和學習者;未來,希望我能夠成為古建修復的踐行者和弘揚者,不斷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古建的風采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高夢凡,榮婭男)
作者:高夢凡,榮婭男來源:山西農業(yè)大學城鄉(xiāng)建設學院閱讀:
社會實踐心得推薦
7月9日,城建院赴太谷古城開展了“保護文物古建 傳承中華文化”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文物保護
清晨,由生物鐘穩(wěn)定自然而醒的我,半睡半醒,意識迷迷糊糊。這幾天是真很累,不僅后勤組的備餐要準備,還要積極與活動組展開活動,以及
“教學是一種雙向活動”,這句話不無道理。教可以是老師教學生,也可以是學生教老師;學是學生學習老師的知識經驗或情感價值觀,也可以
夏日的陽光灑在青綠的村莊上,彩旗飄揚的文化樓前聚集著一群熱情洋溢的青年們。這就是嶺南師范學院“萌芽”社會實踐隊的隊員,此刻他們
六點的清晨,太陽在雞鳴的催促聲下,慵懶的伸伸胳膊,微笑著射出第一縷光輝那道金燦燦的線,暖暖的照進房間,把整個房間映成金色照射
在今天的萌芽社會實踐隊的三下鄉(xiāng)活動中,我?guī)ьI同學們一起參與了紙飛機的制作和放飛比賽。這些充滿童趣的紙飛機,不僅承載了學生們的笑
清晨,淡藍色的天空飄浮著朵朵白云,微風吹拂著路旁的樹葉,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來回地蹦跳著,仿佛在告訴人們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為
支教沒有薪酬,卻可以讓人收獲更多更有意義的東西。很多時候我覺得歌聲具有洗滌心靈的作用,下午我們萌芽3班上了一節(jié)音樂,陣陣充滿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