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有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篤行之。”古人亦推崇深度鉆研,篤行一事。做事不能淺嘗輒止,那樣不能深入問題的實質,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唯有篤行一事,才能讓自己在專業的領域有所成就。
初進德州扒雞美食城,便看到了德州扒雞悠久的歷史。德州扒雞又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是著名的德州三寶(扒雞、西瓜、金絲棗)之一。明清時期,在德州城西門外大街,有一個叫賈建才的燒雞制作藝人,他經營著一個有一間燒雞鋪。有一天,賈掌柜有急事外出。他就囑咐小二壓好火。哪知道小伙計不一會就在鍋灶前睡著了,一覺醒來發現煮過了火。正在束手無策時,賈掌柜回來了就試著把雞撈出來拿到店面上去賣。沒想卻是雞香誘人,竟吸引了很多過路行人紛紛購買。客人買了一嘗,嘖嘖稱贊:不只是肉爛味香,就連骨頭一嚼也是又酥又香,真可謂穿香透骨了。事后賈掌柜潛心研究,改進技藝。這就出現了扒雞的原始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燜,用如今的說法就是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有序,扒雞所以名叫“扒”起因于此。
“無專精則不能成,無涉獵則不能通也。”多樣人生固然好,然而人的精力有限,篤行一事,專精一隅更能有大成就。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德州扒雞,不僅僅是一種美食,還是德州地域文化的有機組成,蘊含著德州人特有的生活哲學和美好的精神期冀。在與德州扒雞店店主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德州扒雞曾在綠皮火車時代盛極一時。漫長的旅途時間里,買上一只德州扒雞是非常洋氣且高級的事,物質匱乏的時代,德州扒雞也作為禮品送給親人朋友。熱情的老板娘還簡單介紹了德州扒雞的制作過程:涂抹醬汁、晾干、油炸、煮制和成品扒雞在外形、色澤、肉質、味道、熟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懷一顆匠心,篤行一事,靜待花開之時。
“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多少大國工匠、國之棟梁,終其一生,篤行一事,在專業的領域做到高精尖,從而助力于我們國家的建設。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美食亦是如此。德州扒雞,一直以其獨特的烹飪方式和豐富的口味而吸引著食客們的味蕾。每一次品嘗,仿佛都能感受到鄉村的純樸和自然的味道。鄉村品牌的影響力不僅體現在美食的誘惑上,更是對地方經濟和文化的推動。德州扒雞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不僅僅是一道家常菜,更是代表著德州的美食文化和鄉村生活的傳承。正如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德州扒雞作為鄉村品牌,在經歷歲月洗禮的同時,也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德州扒雞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于鄉村,它已經成為了地方的名片,吸引著許多遠道而來的游客。
“縱有繁花四周放,獨愛蓮荷水中站。”經過采訪,我們了解到德州扒雞的現狀令人擔憂。有的人認為,正宗德州扒雞的價格太貴,不夠親民,購買一只扒雞實在不值。有的人認為,為了一只扒雞特地跑到扒雞美食城太麻煩,不如在家附近隨便買一只,味道雖不同但也不錯。再加上疫情的影響,經濟蕭條,扒雞行業也不再景氣。但是,大部分老百姓還是會在過年期間買幾只扒雞待客,認同正宗德州扒雞的老味道,并希望德州的扒雞文化能夠源遠流長。 近年來,德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德州市扒雞保護與發展條例》相關情況,德州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德州市司法局、德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出席新聞發布會并介紹有關情況。德州市扒雞保護與發展條例》的制定和施行,為扒雞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條例從扒雞制作技藝、文化傳承、知識產權、產業創新與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制度設計,可以有效保護扒雞傳統技藝,提升扒雞產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天下第一雞”——德州扒雞的匠心傳承,政府在行動,國家在行動,德州扒雞文化定會繁榮發展,不減風華。德州扒雞于繁華世間,傳承匠心,篤行一事,持續發展。
孔子言篤行“但求日積月累,收獲于細微;不要左顧右盼,專注于自我”。先賢篤行,砥礪吾輩生涯。德州扒雞的實踐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鄉村品牌的影響力。它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鄉村經濟和文化的象征。正如杜牧在《秋夕》中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德州扒雞散發出的香氣和鄉村品牌的價值一樣,令人陶醉。愿德州扒雞的故事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味到鄉村的魅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