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村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已然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村中民宿和餐飲行業大多由明月村新老村民經營,商戶雖多但各具特色,有荷塘邊的小屋,有充滿鄉土氣息的庭院,一群大公雞在后院竹林中踱步,也有風格洋氣的二層別墅。置身村中,時而覺得漫步于質樸的中國園林,時而覺得來到了國外的美麗莊園,讓人禁不住感嘆明月村民的勤勞與創造力。
彼時正值盛夏,村民們在院子里的陰涼處歇涼,或一邊飲茶一邊聊著家長里短,或湊上幾桌打起麻將,閑適而淡然。傍晚,村民們在村口的大樹下閑話乘涼,好不愜意。在幾年前,明月村還是貧困村,好在明月村村委帶領著村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指導下,憑借堅韌不拔的意志大力推行農文旅融合發展,使明月村成為國際陶藝旅游村。明月村的振興是國家扶貧政策成功和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明月村民是這偉大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訪談中聽他們驕傲地講述明月村的發展歷程令我更深切地感受到祖國發展的春風。
村民們大多自家有茶田,清早趁太陽還沒升起便下田采茶,太陽一大就收工去茶市出售鮮茶,集市人山人海,茶葉成堆,陣陣茶香仿佛茶農們幸福的氣息彌漫在集市的空氣中。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說成都生活節奏慢,成都明月村的這番景象可謂慢節奏的天花板,被這樣的氛圍環繞,我駐足院前,頭腦已經被村民們的閑情逸致所感染,無法過多思考什么詞匯來形容,只覺得身心都在茶園與藍天間無限地舒展了。奈何任務在身,在每一家不能過多停留,但我的心境已然于剛到明月村時有所不同,褪去了緊張和焦躁,帶著輕松與閑情繼續走訪。
目光順著明月綠道延伸,便可以看到村民們閑適的身影,輕輕扇動的蒲扇、慢慢搖晃的竹椅、裊裊升起的水汽,一切的一切在靜謐中充斥著令人向往的安逸。村子里的房子并不集中,大多星羅棋布散落在各處,綠道深處是一家叫“慢拾光”的民宿,主人是明月村的一對小夫妻,畢業以后回家自主創業。房子處處顯露他們兩人的用心,桌上的小插瓶、壁柜里的松果籃、樓梯旁的照片墻……進門的一瞬,我的心便被這間屋子俘虜了。除了這家民宿外,還有許多民宿與果園是由返鄉青年經營的,年輕人放棄城里的優越條件,帶回新方法、新理念,為明月村注入了新鮮血液,明月村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他們的努力。回歸明月村的年輕人讓我的心靈受到了觸動,不同于當代大多數年輕人一心追求立根于大城市,帶著在外學到的本領回到家鄉幫助家鄉發展也可以成為一條有意義的人生道路,國家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離不開這樣的年輕人。
在明月村的日子除了覺得心靈被美麗景色和質樸民風凈化,也在我們團隊的集體生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溫馨。我們把從集市買好的菜帶回民宿,“大廚”們便開始各顯神通,毛豆、小炒肉、水煮魚齊齊上桌。一次普通的做飯經歷拉近了我們幾個隊員的心,大家來自天南地北,齊聚明月村,展示各地的美食。這不僅僅是一次做飯,更是我們更加了解彼此的一個契機,聽說了東北菜的大雜燴,了解了云南的涼拌水果,還有不同地區各式各樣的生活習慣……
原來離開城市的喧囂,我們這些當代年輕人也沒有部分人批評的那樣一無是處,,原來我們也能做得了地方特色,也能照顧好自己,也能適應適應鄉村的生活,也能接受沒有電子設備的娛樂,也能和村里的人一起坐在樹下納涼閑聊,我們也愛閑適的生活!夕陽斜下,我們慢慢散步到村政府,一群村民在略顯昏暗的燈光下喝茶聊天,知了不知疲倦奏樂,靜得讓人只想放下一切,坐下聽他們的家長里短,再不愿起身離開。
走訪有苦有累,也有甜有悅,路上插科打諢,唱一首《強軍戰歌》提升士氣,大家也能有精神繼續走訪;做飯有汗有忙,也有滋有味,屋里各行其是,拍一個視頻記錄美好,大家也能有回憶繼續懷念。明月村的閑適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那一位位質樸的村民,那一座座精致的民宿,那一畝畝油綠的茶田,把我們從城市的喧囂中拉回,回歸淳樸自然,回歸慢節奏的鄉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