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深入農村、了解農村、服務農村的重要途徑。本次實踐活動以沈陽稻夢空間為調研對象,旨在探究其在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與成果,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和啟示。
二、沈陽稻夢空間概況
沈陽稻夢空間位于沈陽市沈北新區,是一個集稻田畫觀光、水稻種植、農產品加工、休閑旅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園區。園區占地面積約 1500 畝,以其獨特的稻田藝術和豐富的農業體驗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
三、鄉村振興成果
(一)產業興旺
1. 創新農業發展模式
- 稻夢空間將傳統水稻種植與藝術創作相結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稻田畫,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出了大米、糙米、米醋等一系列特色農產品,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
2. 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 園區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包括種植、養殖、旅游服務等,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 通過土地流轉,農民獲得了穩定的租金收入,同時還能參與園區的分紅,實現了多渠道增收。
(二)生態宜居
1. 保護生態環境
- 稻夢空間注重生態保護,采用綠色、環保的種植方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護了土壤和水資源。
- 園區內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對生活污水和農業廢水進行處理,達標排放,保護了周邊環境。
2. 打造美麗田園風光
- 規劃合理,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完善,稻田整齊劃一,形成了美麗的田園景觀。
- 種植了各類花卉、樹木,增加了綠色植被覆蓋,改善了生態環境。
(三)鄉風文明
1. 傳承農耕文化
- 園區內建設了農耕文化博物館,展示了傳統農耕工具、技藝和文化,讓游客了解和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
- 舉辦農耕文化節、豐收節等活動,傳承和弘揚了農耕文化,增強了農民的文化自信。
2.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 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倡導文明新風,提高了農民的文明素質。
- 設立了道德講堂、文化活動室等場所,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治理有效
1. 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 成立了專業的管理團隊,負責園區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 建立了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園區的經營行為,保障了游客和農民的合法權益。
2.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農民共同致富。
- 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
(五)生活富裕
1. 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 通過產業發展和就業帶動,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長,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 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2. 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了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維護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 開展扶貧幫困活動,關愛困難群眾,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經驗與啟示
(一)創新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
稻夢空間通過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將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實現了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
傳承和弘揚農耕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能夠增強農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支撐
吸引和培養各類人才,建立專業的管理團隊和技術人才隊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四)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能夠帶領農民共同致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五、結論
沈陽稻夢空間在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大學生通過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深入了解了農村的現狀和需求,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將繼續關注鄉村振興事業,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