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實踐中接觸社會、增長技能,為盡青年挺膺擔當之時代責任蓄力
——暑期社會實踐心得感悟
2024年長安大學資源學院“文化促進旅游興,助力脫貧致富路”實踐隊梁海博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在今年暑假,我參與了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考察乞巧文化對當地發展的影響,期間還深入了解了當地的非遺文化和旅游資源。通過為期幾天的實地調研,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
一.實踐成果
實踐的第一天,我們對西和縣進行了走訪調研。了解到,乞巧文化在當地居民中具有深厚的根基,他們對這一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較高。我采訪了在乞巧節期間舉辦的土特產專賣會,發現這一節日帶來的巨大機遇顯而易見。乞巧節的慶祝活動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還為當地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更高的流量和更優的環境。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農特產品售賣人員
作為地質學學生,我們還專程前往云華山風景區。云華山的丹霞地貌令我印象深刻,我和同專業的同學們向路人們介紹了相關的地質知識。這一經歷不僅加深了我的專業知識,也鍛煉了我的交流能力。
圖為實踐隊員在向前來參加乞巧活動的當地少年介紹此地丹霞地貌地質景觀
此外,我參觀了紅色紀念館,重新體會了革命先輩們的偉大故事,深受感動。這段歷史使我更加堅定了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西和紀念館
在寧家村,我們探訪了當地的仰韶文化,并與鎮長討論了鄉村振興的對策。鎮長提出民宿發展是未來的重要方向,我們則建議在民宿發展前期需要有較為長期的旅游產業支撐,需要更好地開發當地的旅游資源。雙方的交流富有成效,也為我們未來參與類似的鄉村發展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實踐隊員與寧家村書記寧振弟探討當地發展狀況
之后,我們還去西和縣第一中學,在學校高三三班進行了乞巧文化普及和問卷,了解了同學們對家鄉非遺文化的了解程度,增強了他們對家鄉文化的認識和認可程度,同時我們還與三班同學們進行了學習上的交流,解決了一些同學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上的困惑和問題,并建了學習交流群,給同學們之后再與我們溝通交流學習方法的機會,最后我們還向這群高三學子介紹了美麗的長大校園,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以此激勵他們向著更美好的大學生活繼續前進。
圖為實踐隊員與西和一中高三三班同學合照
最后,我們參加了當地的非遺文化展會,見到了許多具有潛力的非遺傳承項目。特別是一個自學直播、研發蜂蠟制品的老爺爺,他的樂觀和創新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被激勵著,也希望能夠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圖為在非遺會展上與養蜂老爺爺采訪對話
二.實踐感悟
通過這次實踐,我認識到甘肅省西和縣依托乞巧文化建設的文旅產業對當地經濟的促進作用顯著,值得正在以當地特色文化為支撐發展文旅產業的全國各地借鑒參考。當地產業建設主要以“高參與度,高組織度,高宣傳度”為特點,乞巧文化不僅是當地現如今鄉村振興所依托的產業支撐核心,更是縈繞在當地人心中的鄉愁和文化瑰寶,是當地人普遍接受認可的傳統習俗,較高的參與度更為前來當地參觀的人員以濃厚的節日氛圍,不覺中為宣傳節日做出重大貢獻。同時,當地積極組織開展了多個文化節活動,在各個廣場上開展節日慶典,從最早的晚霞湖單一會場,到現在各個廣場、各處場館都有活動開展的蹤影,同時,除了本身節日外,如西和博物館、西和紀念館等場所也在節日期間舉行了志愿者講解等活動,讓前來參與節日的人也能來博物館觀賞,極大的豐富了游客們的游覽去處,同時還有全國書法展會等活動來此地開展,組織程度可見一斑;此外,高宣傳度也是當地發展產業的一項法寶,多家媒體如隴南西和發布、西和傳媒等當地媒體爭相宣傳各大活動會場,活動進行全程直播錄播,讓人們在線上就能對活動有一個充分的了解認識,從而引發人們來當地參觀的熱潮,由此可見,西和縣乞巧文旅產業發展帶動振興不是偶然,而是當地各級單位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一步一步總出來的新時代文旅產業發展之路!
同時,我也明白了與人溝通的重要性,未來我會積極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為將來的社會生活做好準備。
這次實踐不僅讓我對西和縣乞巧文旅產業帶動鄉村振興新發展形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為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今后我要牢記此次實踐帶來的收獲,在學習生活中鼓足干勁,牢記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