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6月16.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三下鄉”赴半塔鎮紅色探險小分隊4名同學在組長黃乾鈺的帶領下,來到來安半塔皖東烈士陵園園,開展以“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行動項目”為主題的社會實踐。
來安縣半塔烈士陵園由半塔保衛戰舊址、皖東革命紀念館、劉少奇紀念館和新四軍二師紀念館及烈士陵園組成,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小隊成員了解到,半塔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新四軍津浦路東的活動中心。實踐調研隊各成員進入半塔烈士陵園發現,陵園中心是一座烈士紀念塔,在塔的正前方有新四軍著名將領張云逸于1954年5月1日撰寫的《半塔烈士紀念碑記》,塔頂屹立一尊身背斗笠和大刀、荷槍遠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雕像。

圖為小組隊員李新虎于陵園入口所攝
通過學習皖東烈士陵園中的《半塔烈士紀念碑記》與《半塔保衛戰大事記》,實踐調研隊各成員了解了1937年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變與1940年3月蔣介石策劃的殲滅江北新四軍計劃,并因此在此打響的半塔保衛戰。半塔保衛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范例。
小組隊員們了解到革命先輩們浴血戰場,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


圖為小組隊員李新虎于烈士紀念館內所攝
從半塔鎮作為革命地開始,到如今已然過去了近百年的時間,百年時間,中國進步飛速,因為有了他們,后人才有了今天,令人惋惜的是他們長眠在地下,看不見朝夕,難聞換歌。但只要還有人記得他們,他們就永遠算不上真正死去,抬頭望一望天空,他們聽得到如今的呼喚。在歷史長河里他們不散,和滾滾的后浪一起不斷前行,見證歷史車輪的轉動,從惋惜到安慰,這也許就是后人給他們的最好回報,也是他們最好的依托吧。烈士不朽,英雄不滅,泱泱中華,萬世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