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團隊出發,與黨群服務中心聯系、合作,自愿成為石村便民市場的志愿者,通過發傳單的形式,更好的了解石村便民市場的發展,在團隊的調研中,可以了解到,市場是一座城市最具煙火氣息的地方,也是一面展現城市文明形象的鏡子。石村便民市場可謂人間煙火與顏值并存,市場統一運營管理,市場上干凈整潔,分類劃區,是市、區兩級政府的標桿便民市場。旁邊是網紅街道——水晶街,市場周邊高端小區、精品寫字樓云集,人口高度密集,市場人流量大,且二公里范圍內無其他類似農貿市場,是附近居民購買農副產品的主要場所,消費潛力巨大,最近進淄趕烤現象的發生,更是為此帶來了更廣闊的消費市場,同時,市場內設有足量車位,免費停車,便于居民前來消費。如此便利的市場環境,吸引了大批游客朋友前來購物。

圖為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在石村黨群服務中心的采訪。
隨后,通過采訪住在石村便民市場周圍的居民深入了解情況。最開始是在四月中旬,網上出現了各種關于各種進淄趕烤和吃紫米餅,炒鍋餅和牛奶棒的短視頻,每到周末,門口會排很長的隊排隊著,主要是從濟南過來游玩的大學生,但流量逐漸呈現出開閘之勢,涌入速度超過很多本地人的預期,排隊情況越來越嚴重。幾乎每個到達淄博地外地游客都可以熟練的說出石村便民市場這個地名,同樣的一致性還表現在幾乎沒有一個游客是空手離開石村便民市場。采訪得知,“以前本地人只有周末擠不進去,后來變成從周四到周末都擠不進去,再后來就是每天都擠不進去。”淄博特產流量就像沙子劃過指尖,帶來過溫柔又粗糲的感覺,隨后又消失了。淄博幾乎在全程迎接流量的考驗,顯然,石村便民市場已經不只是一家菜市場,流量的注入,讓它變成一只飽滿漂亮的氣球,飄在空中,吸引著所有人的注意力。山東淄博憑借著當地特色,不僅盤活了當地的旅游產業,還為淄博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淄博用“特色+群眾+服務”的創新做法,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

圖為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在石村與當地村民的交流訪談。
通過此次采訪與參觀,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石村便民市場,在鄉村規劃和發展中,政府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將游客“引進來”后,著力提升當地的軟硬實力,用“特色+群眾+服務”的創新做法,發展特色產業,從而帶動整個淄博市的的經濟文化雙向繁榮,是我們的鄉村變得更加美麗,更富有活力。團隊成員對淄博市發展特色產業的過程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于鄉村振興的利益有了新的理解與體會。

圖為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在石村便民市場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