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一座城,首先從博物館開始。
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高等院校實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引導著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大學生自我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式。因此在于2023年7月20日至同年8月20日期間,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金融學院“時代發展我觀看,歷史成就我觀察”實踐團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實踐團根據自身的的特長在“國家級AAAA級旅游景區——揚州雙博館”開展了社會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好博物館保護、傳承、研究、展示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 力”。傳承中華文脈,要深挖歷史資源,加強數智賦能,延伸服務觸角,讓中華文明在賡續中持續豐盈發展、交輝溢彩。
深挖歷史資源,走出傳承保護交融新路子。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中華上下五千年,要知所從來 方明所去,從時間向度上層累疊加,探尋文明古國文化自信的“源密碼”。此次實踐團隊成員先后參觀了雙博館的現代藝術館、特展廳、國寶廳、古代藝術廳、書畫廳、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國寶廳以及單獨陳列的——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雙博館其實是兩個博物館,一個是揚州博物館,另一個是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主要講述了主要講述了揚州從古至今的完整歷史,揚州經歷多次戰亂,毀了又建,建了又毀。從滿地雜草至現在的揚州,揚州從哪里來這里會有你想要的答案。以及周圍邗江區和江都區出土的文物,其中的鎮館之寶——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這座梅瓶燒于元代,世界上僅存三座,分別是揚州博物館,頤和園和法國的巴黎吉美博物館。品相最佳就在這里,一廳只放一件物品,可見分量之重。團隊成員見了都驚嘆不已。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座雕版印刷專題博物館,分為“中國館”與“揚州館”兩大部分,陳列展覽以雕版工藝流程和歷代雕版印刷為重點,全方位反映了中國雕版印刷的歷史沿革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產生的深遠影響。
館內藏有古籍、雕版版片10萬余件/套,多為建館之初由廣陵古籍刻印社移交,后通過征集也獲得不少珍品。館內使用恒溫恒氧的庫房,并采用全透明的玻璃進行了展示,觀眾透過這些板片,依然能夠感受到中國雕刻、印書的千年盛況。中庭還有一個大型的互動區域,在這里可以和各位同學們一起體驗雕版印刷,寫字篆刻等活動,是非常具有體驗意義的。我們一行人還購買小冊子,打卡了博物館的各個地方獨特印章。
穿越古今歷史長廊,嘗遍中外紅酒精華。
我今日走過的,不僅僅只是一間間展廳,而更是文化的一浪送跌著一浪;我今日看見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個文物,而更是一段輝煌的傾聽者、訴說者;我今日聽見的,不僅僅只是一段段歷史,而更是一條長河,洗刷著無數傳奇。我們必須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運用其中的觀點,并深刻領會紅色文化中的豐富內涵,用實際行動建設好紅色文化,確保紅色文化代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