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新智行·鄉野知行團
跟著總書記腳步看延邊
在習近平主席的思想引領下,為了深刻體會二十大精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身體力行,于2024年7月1日-7月1日進行了“三下鄉”社會實踐“跟著總書記腳步看吉林”專項活動。新智行·鄉野知行團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敦化市、汪清縣等地點開展了7天的研學之旅。新智行·鄉野知行團到達太興村紅色小鎮與敦化市大德創客園進行參觀學習。并在旗幟廣場對講解人進行采訪,領略到了這一紅色小鎮和旗幟廣場的歷史背景及現代化發展。其中有一面很引人矚目的繪畫墻。正如我們進行的采訪中,被采訪人為我們介紹到:“我們能看到這面繪畫墻,就在我們的左側,我們是根據當時整個東滿特委的這些歷史和一些比較經典的戰役,還有一些名人的這些事跡來進行制作,上面畫了我們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我們當時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辣椒面炸彈,都是我們當時真實的一些歷史事跡。”
大德創客園始終聽從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把創新創業人才放在首位,給予全面關照支持。通過天使輪投資得獎的物聯公司老板于先生的講解,實踐團也認識到創客園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發展,大德創客園也深刻貫徹這一點,不僅為創業者提供支持,更是通過科技幫助鄉村,發展敦化市特色,將旅游業和鄉村結合,通過因地制宜,不同地勢不同發展方向實現鄉村振興。為了更好的幫助創業者們,創客園在負一樓和五樓分別設置了創客公園及創客直播間。在這次學習的最后,實踐團對智能化社區的一名職員和一名自媒體博主分別進行了采訪,受益匪淺。
此外,實踐團還去南天門村進一步學習紅色歷史。南天門村保留了東北抗聯當年奮戰的遺跡,還擁有著吉林省現有的最大的室外黨史長廊。實踐團深刻體會到,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民族,都需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來支撐和引領。
社會實踐團有幸踏入了敦化市小萬莊食品有限公司。實踐團參觀公司的煎餅生產線,清楚地了解到從原料到包裝入庫的整個過程,F代化的機械設備高效運作,讓人感嘆科技的進步對傳統食品生產的巨大影響;同時,軍事化的管理也大力促進了企業的發展,細節決定成敗。例如:桶把手向同一方向放置。接著,成員們使用機器攤餅,品嘗親手制作的煎餅。實踐團更加深刻地理解現代工業生產與傳統手工藝之間的差異與互補,對于二十大與創新創業精神有了具象化的體會感悟。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實踐團前往吉林汪清縣。在汪清縣愛國主義教育中心,講解人聲情并茂的講述,讓成員們理解了的深刻含義。隨后成員們前往了紅日村和革命女戰士金伯文的故居進行學習。她的臨終遺言精辟而有哲理,激勵著后人不斷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這一天,不僅是對知識的探索,更是心靈的洗禮和信仰的堅定。
實踐團參觀了延吉恐龍博物館,它是吉林省第一家以恐龍為主題的博物館。通過現場學習并結合學校逸夫樓的相關展館,成員們學會了如何從地層顏色、地層構成、顆粒粗細等地質內容推斷古地理環境。在中國朝鮮民俗園百年老宅中,成員們身穿朝鮮族服飾,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歷史感的年代。
最后,新智行·鄉野知行團再次來到圖們,本次實踐的目的地是百年部落。“中國朝鮮族百年部落”是具有鮮明的朝鮮族建筑特點的仿古部落群。實踐團有幸觀賞了一場別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一朝鮮族農樂舞,受表演者的盛情邀請,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走上舞臺與朝鮮族人民一同載歌載舞,“民族團結”這一詞匯在這一刻化出了實型。
吉林之行,七日深耕,總書記的足跡引領實踐團走進鄉村振興的前沿。從廣袤的田野到質樸的鄉村,每一處都躍動著二十大精神的光輝。實踐團親眼見證了創新創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累累碩果,也深刻體會到了綠色發展給鄉村帶來的勃勃生機。一代代先賢敢為人先,不怕犧牲。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實踐團成員們將把這份感悟化作行動的力量,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去,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通訊員 安靜嫻 吳錚 薛明偉)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