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效益分析基本知識
所謂的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將投資中可能發生的成本與效益歸納起來:利用數量分析方法來計算成本和效益的比值,從而判斷該投資項目是否可行。
兩大方面
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學習中,主要掌握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種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種主要方法:
1、凈現值法
2、現值指數法
3、內含報酬率法
這三種方法各有各的特點,具有不同的適用性。一般而言,如果投資項目是不可分割的,則應采用凈現值法;如果投資項目是可分割的,則應采用現值指數法,優先采用現值指數高的項目;如果投資項目的收益可以用于再投資時,則可采用內含報酬率法。
二、貼現率的選擇
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時,我們考慮了資金時間價值這一因素,即把未來的成本和效益按一定的折扣變為現在的價值,這個折扣率就是貼現率。貼現率的大小對投資項目的取舍具有很大的關系。一般而言:
貼現率越低,越有利于期限長的投資項目,
反之,貼現率越高,則短期投資項目就更有利。
過高的貼現率會使一些有效率的項目因此而被否定;
過低的貼現率會使政府的投資計劃受到過分的鼓勵,私人投資相對減少,其結果是扭曲了社會各部門間的資源配置。
貼現率的選擇
貼現率的選擇,一般有以下幾種:
1、社會機會成本
2、政府借款利率
3、社會時間偏好率
4、私人投資報酬率
政府投資分析中的成本和效益的范圍及衡量
由于政府投資的社會性特點,在政府投資項目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中存在許多與私人項目分析不同的突出特點,下面是兩個特別重要的概念:
一、無形成本和無形效益
政府投資項目的成本效益不僅有直接的、有形的,也有間接的無形的不易衡量的成本和效益,人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出了許多解決方法,其中常常使用的有:
(1)通過政治程序,經由社會抉擇來加以確定;
(2)間接的估計方法
在這里,我們給大家介紹間接估計法中的時間估值問題:
在許多無形成本和效益中,時間估值是一個重要方面,因為許多項目的成本和效益都體現在時間的節約或增加方面。比如,交通的改善可使人們節約時間,節約的時間價值可以用貨幣來估計,方法是將節省的時間用于工作或休閑,分析這些時間的工作或休閑帶來的價值,即等于時間數量乘以時間單價。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一般可以使用小時工資來表示時間單價。
在現實經濟中,有時工資率(時間單價)并不能正確反映休閑時間的價值,這時可用邊際效益的概念來表示工作與休閑抉擇的無差異效用。用式子表示如下:
MBl=w+MBw
其中:MBl為休閑時間的邊際效益
w為工資率
MBw為工作的邊際效益(為負數)
顯然,MBl<w,即休閑時間的邊際效益小于工資率。則可定義:
Vc=MBl-MBc=w+MBw-MBc
其中:Vc為表示交通時間縮短帶來的效益
MBc為運輸時間的邊際效益(為負數)
從式中可以看出,如果MBc>MBw,則Vc<w,其含義是單位交通時間的縮短帶來的效益會小于單位時間的工資水平。至于Vc是介于0至w之間的哪一點,則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求得。
除了時間的估值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需要估值的無形成本和效益,如生命價值的估計,中間產品效益的估值等,這些估計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估計,這里就不再詳述了。
二、影子價格
影子價格是指經過調整后的市場價格,是真正的社會價格,反映了社會成本的大小。
政府投資中公平與效率的考慮
盡管在投資項目評價中應用廣泛,但單純的成本效益分析在政府投資評價中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主要強調經濟效率本身,對公共投資項目的利益與成本在各社會集團和個人之間的分配問題重視不足。
然而,作為政府投資,它不可能不考慮分配方面的效應。對政府而言,維護社會公平同樣重要。政府必須在一項政府投資決策時考慮經濟效率,又要考慮經濟公平。
因此,人們只能通過其他途徑來分析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率及經濟公平問題,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尋求一個最佳結合點。
基本規則
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形成了一些基本規則,作為對經濟效率和經濟公平進行取舍的基本標準:
一、先規定一個最低水平的經濟效率,然后再依照經濟公平的考慮加以選擇;
二、先規定一個最低水平的所得分配,然后再依照經濟效率原則來選擇;
三、求出明確顯示效率與公平兩個目標的偏好函數,以便決定選擇次序,即通過求出效率與公平兩者效益之和最大值,從而進行項目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