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生產計劃,不僅要確定全年總的產量任務,而且要進一步將全年生產任務具體安排到各個季度和各個月份,這就是安排產品的出產進度。產品出產進度安排的方法,因企業的不同特點而有所不同。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有的企業,產品的各季、各月的市場需求量比較穩定,或者企業生產任務飽滿這類企業的產品出產進度安排,應當實行均衡生產的方針。生產進度的均衡安排,并不一定等于各季、各月的產量絕對相等,而是有以下多種安排方式:
1.平均分配。就是全年的生產任務實行等量分配,各季、各月的平均日產量相等;
2.分期遞增。就是產量分期分段地增長,每隔一段時間平均日產量水平有所增長,而在該段時期內平均日產量水平大致相同;
3.小幅度連續增長。就是隨著企業生產技術水平與工人熟練程度的不斷提高,各季、各月的產量逐漸地、小幅度地不斷上升;
4.拋物線形遞增。主要指新產品,開始是小報生產,然后逐漸擴大批量以至大量生產。
(二)有些企業,產品的需求具有季節性。這時,全年任務的進度安排,就有多種方式供我們選擇:
1.均衡安排方式。就是各月的出產量相等或基本相等。這種安排方式的優點,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和設備,有利于產品質量的穩定,也有利于管理工作的穩定。它的缺點主要是成品庫存量大.流動資金占用多。
2.變動安排方式。就是各月生產量的安排,隨著市場銷售的變動而變動。這種安排方式的優點是成品庫存量小,節省庫存保管費用;對市場的適應性好。它的缺點是需要經常調整設備和人力,生產能力利用較差,不利于產品質量的穩定。這種安排方式要求較高的管理水平。
3.折衷方式。這是上述兩種方式的結合。例如,將全年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采取三個不同的月產水平,為了與市場需求相適應,五月至八月的月產水平最高,一月至四月次之,九月至十二月的月產水平最低。這種方式,全年的進度安排變動次數,少于變動安排方式,而其庫存水平又低于均衡安排方式,所以是介乎前兩種方式之間的一種折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