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成功者的方法,你就將成為下一個成功者
當你的市場部接到一個大項目時,當他們的伶牙俐齒及努力的工作換得成功的時候,他們是在歡欣鼓舞,還是在憂慮自己的公司有沒有完成這個項目的能力?
當你的項目經理一次一次告訴你他們沒有實力完成這樣、那樣的項目時,你是在一次一次聆聽種種理由,還是在一次一次大發脾氣,以至于更換你的員工。
當你的財務部告訴你那些讓你們引以為豪的大項目只是給你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巨額虧損時,你有沒有拍案而起,大聲說“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
當你面對項目失敗的時候,在憤怒和失望或者無奈之后,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記住這句話的人卻可以獲得一個新的起點——“失敗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
項目的失敗,主要體現在費用和時間上的誤差,就是無法在限定的時間和費用范圍內完成項目。也就是說由于不得當的使用項目管理或根本就沒有項目管理意識而造成兩者的大量浪費,從而造成嚴重虧損。
而這個誤差又有多大呢?美國在1997年對項目工作人員的調查中統計,能夠達到或超過預期項目規范要求的占70%左右,不能達到要求的占30%左右。也就是說經過他們的項目管理技術所管理完成的項目結果與預期要求之間產生誤差的機率在30%左右。而中國相應的數據是多少呢?能達到90%-100%。
造成種種誤差的首先是項目管理的失敗,同時也有項目操作的失誤。換句話說,當你的項目出了問題時,你首先應當提出疑問的是:在你的項目中是否使用了正確的項目管理技術。在你面對下一個大型項目時,你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就要取決于兩個問題:
首先,企業中有能夠擔此重任的人嗎?應當意識到,項目管理人員在項目中所起的是決定性的作用。一個項目的成敗與否,關鍵在于管理它的人員,而不是程序或技術。
其次,是誰直接決定著項目的結果?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多數項目經理都是在使用他們自己所摸索出來的經驗,而不是科學的方法。這會直接帶來兩個問題:首先,只憑借個人的判斷而不是規范化的科學模式必然會帶來誤差;其次,這對于企業而言,意味著企業是在依靠某一個人,而極端缺乏人才的可代替性。也就是說,當這個人出現問題或離開,項目就會癱瘓。
現在你知道你所需要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一個能夠運用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的團體。是一個能夠科學地管理,規范地執行的項目團隊。而要做到這一點,你應當做的是用有效的方法培養他們所需的項目管理能力。
培養他們的方法是多樣的,首先能為你提供幫助的是專業的培訓和相關的技術交流。這方面,你可以向一些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現代卓越管理技術交流中心一直在為數家知名公司進行項目管理內部培訓,他們根據各公司的具體情況設計課程并選擇適合的講師,他們的內訓人員將此戲稱為“對癥下藥”。該中心指出,隨著項目的概念日漸被人們了解和運用,項目管理技術的重要性日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相關的學習機會。但是,對于學習先進項目管理技術的需求和意識仍不能和企業中項目管理上存在的嚴重問題成正比。
據有關調查,即使在IT業這樣的新興行業領域內,真正會用科學的項目管理技術的項目管理人員仍然是寥寥無幾。多數人在管理項目時,仍然是坐在那里冥思苦想,而不去學習運用在西方已經經過數十年研究及考驗的先進項目管理技術。
現在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也就意味著這將同時是一個學習的時代。當有人比我們更先進,更有經驗時。誰能夠最快的學會他們的技術,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取主動。